“六姨,部队上吃得好,顿顿有肉有菜,整天馒头米饭,个头就长得快。我娘在家吧?”
“在家,刚才我看见你娘还在门口转悠呢,她好像不知道你要回来。”
“回家的事情我没有告诉我娘,她不知道。”
“赶紧回家看看你爹你娘,他们经常念叨你。”
“那我回家啦!”我告别六姨,匆匆忙忙朝家里走去。
我家就住在六姨家斜对面靠南边,走个几十步就到了家门口。我推开头门,看见娘正在做针线活。
“娘,我回来啦!”
我快步朝娘跑去,娘颤巍巍站起来:“我娃回来了,三儿回来了,你可把娘想死了,让娘好好看看你!”
我站在娘跟前,娘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地打量着我:“个头长高了,人长白了,也胖了,精神了,我娃这个兵当得值。吃饭没有?我给你擀面去。”
“急着赶路,没有吃饭,就想回家吃娘做的饭。我爹我哥干活去了吧?”
“他们到庄前生产队麦地里锄草去了。”
“吃饭怎么方便怎么来,随便垫垫肚子,晚上和爹、大哥大嫂他们一起吃。”
“那怎么行!我娃回来了,我去厨房烧锅、擀面条。”
一会儿工夫,娘的面条做好了,放了不少下锅菜、肉臊子和油泼辣子。味道真好,我接连吃了两大老碗,真过瘾!
吃完饭,我和娘坐下来说了一会儿话,我提出去庄前麦地里看看爹和大哥。娘给我找了一把锄头,说到了地里头,给你爹搭把手。我返回房间从手提包里取出两盒纸烟,匆匆忙忙出了门。
那时候还是生产队集体作业,在庄前麦地里锄草的人不少。我走到爹跟前叫了一声爹,爹猛地看见碎儿子站在眼前,更是喜出望外,高兴得合不上嘴。爹说:“你不在家里好好休息,跑到麦子地里来干啥?”
我说:“就想早点看到你。”
这时候,村子里许多伯伯叔叔和哥哥嫂子们看见我回来了,主动打起了招呼。我掏出纸烟,走到他们跟前,给叫伯叫叔叫哥的,每人散一根纸烟。
智才叔接过纸烟,乐呵呵地说:“个头长高啦!猛地高了一头,走在路上都不敢认你了。”
我说:“部队上吃得好,每天大米白面,有肉有菜,就长个儿。我姨好吧?”
智才叔说:“你姨她好着呢!”
随后我走到大哥大嫂跟前,跟他们打了个招呼,又回到爹身边,和爹做伴一起锄草。锄草的活当兵前经常干,现在拿起锄头一点都不手生。
只是没有想到,回家探亲的当天下午,我是在生产队庄前的麦地里和父老乡亲们一起度过的。
晚饭后,我带上纸烟,又到村子里转了转,看了看下午在庄前麦地里没有见上的人,特别是当兵前一块儿耍大的小伙伴们。然后,陪爹娘和大哥他们坐下来,漫无边际地聊部队上的事情,聊村子里的事情,一直聊到有点犯困才上炕躺下。
在老家农村,回乡探亲的主要任务是走亲戚。我抽时间去黄堆堡子村看了外爷外婆,去齐家村看了大姐姐夫,去建合公社看了看三爸,到召陈学校看了看舅舅。利用晚上时间,又专门去二爹、三爸家里看了看。亲戚、长辈们看到我当三年兵养得白白胖胖,个头也长高了,尤其是听说我刚刚从连队上调到团部给团首长开小车,一个个都替我高兴。
此后几天时间里,我每天都在村子里,代替大嫂出工干活,参加生产队的集体劳动。
大家都在忙,每天只有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才能和小时候看着我长大的父老乡亲,特别是我儿时的小伙伴们泡在一起,利用休息和上工下工的路上,尽情地说笑、聊天、谝闲传。
每天和大家在一起,精神上就觉得特别享受。
光阴似箭,转眼间十五天的探亲假到期了。当我离开家乡时,已经完全融入了农村生活,感情上有些难舍难分。在宝鸡火车站倒车时,突然有了一种特别留恋家乡、不想回部队的念头。
自然,理智最终战胜了感情,我如期返回部队。
(二)
第二次回家探亲,已经是五年以后的事情了。
1976年底,我在部队上结了婚,完成了自己的终身大事。这也是爹娘一直最牵挂、最操心的事情。
结婚那一年我二十六岁,这个年龄放在部队很正常,完全符合国家晚婚晚育要求,可是放在农村,这个婚结得就有点晚,都到了村子里同龄人儿女成双满地跑的年龄。
结婚后的第二年夏天,我带上新婚不久的妻子,一起回家看望爹娘,好让他们把一直悬着的心放下来。
这次回乡探亲时,我的妻子刚刚怀孕,等于我们小两口带着尚未出生的小宝宝一起回家看望爹娘,爹娘一定很高兴。
我查了车次,西宁到西安的直达快车在蔡家坡有一站。这样,我们就可以从西宁坐火车直达蔡家坡,用不着在宝鸡倒车。然后从蔡家坡乘坐长途公共汽车到青化镇,再从青化镇步行八里路,最后翻一条沟到刘家村。
一路行程非常顺利。只是从蔡家坡坐上长途公共汽车以后,由于人多,到了车上已经没有了座位,我们两个只能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