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只要有可能出错,就会出错
墨菲定律解释了一个客观事实:大概率事件会笼罩我们,而小概率事件也同样会发生,而且发生的频率要高于普通人常识所认为的水准,例如犯错。
容易犯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特点。任何人做任何事,即使出错的概率非常小,但只要有出错的可能,就一定会出错。就像我们现在正拿着笔写字,我们心里会想,我的笔可能会在我一不留神的时候掉到桌子底下去,过了一会儿或许笔就真的掉下去了。当然如果你有了这种想法就把笔死死地攥在手里,或许一时之间,笔不会掉,可是在你不注意的时候,笔还是会掉,因为,笔握在手里本身就有两种可能,掉或不掉。其实墨菲定律就是一种对客观事情的概率总结。
用数理统计、概率论可以对墨菲定律做出解释:不管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多么低,只要这个概率值大于0,那么我们反复做试验,当试验次数越来越大时,这个事件发生
的概率就会越来越接近1--换言之,它越来越接近于必然发生。再说明白点,只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存在,不管可能性多么小,这个事故迟早会发生。
墨菲定律不会放过任何的一种可能性,万事万物只要有可能,它就会发生,不管是在现在还是将来,总有一天它会发生。例如,飞机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安全的交通工作,-般不会发生事故。据统计5飞机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率是三百万分之一,也就是说,要积累三百万个航班--你每天坐一次飞机,这样飞上8200年,你才有可能会不幸遇到一次飞行事故,三百万分之一的事故概率,说明飞机这种交通工具是最安全的,它甚至比走路和骑自行车都要安全,更不用说汽车、火车等其他交通工具了。然而我们看到,机毁人亡的事件每年都在发生,而造成的破坏比走路和自行车不知要大多少倍。
既然有出错的可能性,就有出错的机会,只是说不定什么时候会岀错罢了。对于全世界,任何时间,即便发生的概率极其微小,长期来看就成大概率事件,甚至是必然事件了。
有个修理工在洗车槽上给汽车换机油,在给第一辆车换好机油后,槽面溅上了一些废油,他就撒点沙子,发动车子下平台。接着,又给第二辆车换机油,加好机油后,槽面溅上的废油增多,他再次撒点沙子,发动车子下平台。等到第三辆车换好机油再这样做的时候,他就没有好运气了,车子-发动就下滑,翻到一边。车辆受损,人也受伤。
‘轮胎遇油会打滑,何况是机油,最后肯定要岀事故。
很多时候,由于小概率在一次实验或活动中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就给人们一种错误的理解,即在一次活动中不会发生。与事实相反,正是由于这种错觉,麻痹了人们的安全意识,加大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其结果是事故可能频繁发生。正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麻痹大意必然会痛悔终生。
纵观无数的大小事故原因,可以得出结论:“认为小概率不会发生”是导致侥幸心理和麻痹大意思想的根本原因。
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墨菲定律正是从强调小概率的重要性的角度,明确指出:虽然危险发生的概率很小,但在一次实验(或活动)中,仍可能发生,因此,不能忽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不太可能发生的事情总会发生
生活中,人们似乎总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某些事情不可能发生,但却偏偏发生了。例如,我们刚找到工作第一天上班,越是害怕堵车,路上就偏偏堵车,而堵车的结果就是,第一天上班就退到,迟到了没关系,你越是希望老板今天来得晚一些,而老板今天就偏偏比平时来得早一些,即使是这样也没关系,或许我们还会希望老板是个好脾气的人,希望他不会给自己太严厉的惩罚,可是,老板偏偏就是一个非常严厉的人……
墨菲定律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抱着侥幸心理而又掉以轻心的人,就像我们买股票,我们总希望自己买的那只股票会涨,甚至幻想它会暴涨,可是又担心它会跌,那么,惯于见缝插针的墨菲定律不会轻易地就放过任何一个人,你怕跌是吧?它就偏偏会跌,而且会暴跌!虽然中间可能会小涨个几天,不过千万不要高兴过早,只要它可能会跌,它就一定会跌。
侥幸心理,实质上是一种自欺欺人的不健康心理,心存侥幸者把由于偶然原因而得到的成功或免去灾难的事实看作
具有普遍性,或者盲目地认为自己可以获得成功或免去灾难。心存侥幸者,总以为运气好就一次,不会出问题的。侥幸是犯错误的偶然,犯错误是侥幸的必然。
侥幸心理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那些车祸、火灾、矿难的遇难者,只有在灾难突然降临时才发现死神原来就近在咫尺;那些受利益驱动而重生产轻安全的地方政府负责人和企业经营者,总是自我安慰说:“哪有那么凑巧。”结果常常是到了铁窗里甚至枪口之下才不得不承认“果真这么凑巧”。
据有关部门分析,在所有的不安全事故中,有70%?80%是由人们的侥幸心理造成的。如果人们能够将这种侥幸心理彻底根除,那么不仅对经济利益(据统计,每年的不安全事故造成经济损失达几千亿元)和人们的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还将成为全人类的福祉。
人是容易犯错误的动物,狂妄和侥幸心理只会使我们自讨苦吃。不妨把自己和别人当“傻瓜”,时时以谨慎心和恭敬心面对每一件事情,凡事想得更周全,采取多种保障措施,防止因偶然发生的人为失误导致灾难和损失。
经验让人们避免旧错误,却犯新错误
经验是宝贵的,可以给人们很多借鉴。人类知识的积累是一代又一代的人的经验的积累。但很多时候,只凭借经验积累来处理问题是不够的。因为经验可以是正向的,也可能是反向的。你过去的经验告诉你,这么做是对的,遇到新情况,你还依据经验那么做,可能就不对了。所以墨菲定律认为,经验可能使我们避免犯旧的错误,但会促使我们犯新的错误。
常州徐兆潢的厨艺非常好,特别是擅长做河豚,味道滑嫩,色香味俱全。
有一天,徐兆潢准备了一桌河豚宴,请了六位朋友前来赴宴。大家都知道徐兆潢精于烹饪,河豚做得好。只见肉色晶莹,肉质鲜美,鱼皮更是味道独特,还有入口即化、爽滑可口的鱼滑,有嚼劲更鲜嫩的鱼片,便再也停不下来了,虽然心里还有些嘀咕,美食在前,却不容停箸。
在大家吃得正起劲的时候,忽然间,一位姓张的朋友口吐白沫,倒地不起。大家大吃一惊,以为河豚有毒,赶快去买粪汁来给他灌了下去,却丝毫不见人醒。五个人开始害怕了,自己也吃了河豚肉,得趁毒性发作之前服药,虽然感觉很恶心,还是捏着鼻子灌了下去。
粪汁刚下肚,却见张姓客人醒了过来,徐兆潢告诉他:“这河豚有毒,要不是大家给你灌了’黄龙汤‘,说不定你就永远睡下去了。”张姓客人却面带尴尬地说:“不瞒诸位,不是河豚有毒,而是小弟有羊痫疯,时不时会发作,连累诸位了。”话音未落,其余五人都吐了。
经验使人们不去走一些天真幼稚的弯路,但是过度崇尚经验的人则会困在因循守旧的套路中无法自拔。很多时候,人们总是习惯站在同一个角度看问题,所以往往会选择忽视甚至无视可能出现的变化。这是典型的经验主义,而事实证明,经验主义,是会害人的。
很多时候,人们之所以会做出错误的选择,往往是因为缺乏或盲目利用经验的结果。经验对于一个人很重要,它能让人变得成熟、稳重,面对繁杂多变的事物,沉着冷静,从容应对,避免错误的发生。然而,如果完全不顾变化的实际情况,一味照搬照抄他人的经验,则会带来新的错误和失败。
著名的《伊索寓言》里有个驴子过河的故事。
-头驴子驮着两大包盐过河。重重的盐把它压得头昏眼花。恰好又来到一条河边,过河的时候,它一不小心倒在了水里,使劲挣扎了半天,也没有能够站起来。它绝望了,索性躺在水里休息起来。过了一段时间,驴子感到背上那重重的盐越来越轻,最后,竟毫不费力地站了起来。驴子高兴极了,为自己获得了一个宝贵的经验而庆幸。后来,又有一次,它驮着两大包棉花走在路上。走到河边,突然想起了上次过河时的情景,我何不使自己背上的棉花也变得轻一些呢?它想。于是,它特意倒下身去,像上次那样躺在水里一动不动。过了一会儿,它想背上的棉花一定变轻了,便要站起来,但再也站不起来了。
这头驴子的悲剧就在于把过去的经验用于当前问题的解决。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经验。经验如果运用得当,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使我们避免很多错误,做事情也会事半功倍。但另一方面,经验也会使人们的思想僵化,在处理新事物或意外情况时犯新的错误。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经验的作用,切勿掉入“经验”的陷阱之中。
从众效应:你是大多数中的一员吗
所谓从众效应,也称乐队花车效应,是指当个体受到群
体的影响(引导或施加的压力),会怀疑并改变自己的观点、
判断和行为,朝着与群体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也就是指: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而怀疑、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等,以和他人保持一致。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随大流”。比如,在十字路口站着几位行人,红灯亮了,然而路面上并没有行驶的车辆。这时有一人不顾红灯的警告穿越马路,接着两人、三人……恐怕后面的人明明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但他还是做出了与大众相同的举动--穿越马路。又如在商场中,当某种商品前围着很多人的时候,一般的人都会跑过去瞧一瞧,凑凑热闹。这就是“从众效应”在发挥作用。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从众倾向,总是倾向于跟随大多数人的想法或态度,以证明自己并不孤立。研究发现,持某种意见的人数的多少是影响从众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人多”本身就是说服力的一个明证,很少有人能够在众口一词的情况下还坚持自己的不同意见。
有这么一个实验:
某高校举办一次特殊的活动,请德国化学家展示他发明的某种挥发性液体。当主持人将满脸大胡子的“德国化学家”介绍给阶梯教室里的学生后,化学家用沙哑的嗓音向同学们说:“我最近研究出了一种强烈挥发性的液体,现在我要进行实验,看要用多长时间能从讲台挥发到全教室,凡闻到一
点味道的,马上举手,我要计算时间。”说着,他打开了密封的瓶塞,让透明的液体挥发……不一会儿,后排的同学,前排的同学,中间的同学都先后举起了手。不到2分钟,全体同学举起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