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倒不是怕儿子啃老,而是担心儿子失去奋斗的热情。
“儿啊,男子汉大丈夫,可不能那么容易被打倒。”孟母在灯下一边做着针线,一边鼓励孟郊。
“母亲,我……”孟郊侧头避开母亲的目光,忧虑地喃喃自语,“我实在被科考虐得够惨了,不想再受伤了。”
“再试一次吧!既然选择了,就要给自己一个答复。你都四十多岁了,娘并不逼着你做官,只希望你不要留下遗憾。”
孟郊眼圈一红,忧郁地嗫嚅着:“那我再考一次吧!”
四十六岁的孟大叔笃定自己不是这块料,第三次坐在考场,心情很放松,目标很清晰,赶紧做完赶紧解脱。
没想到,这一次居然考中了!
放榜之日,孟郊的目光涣散地游移在皇榜上。突然,他双目精光一闪,“孟郊”二字,赫然在列。
他看了一遍,又念一遍,双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噫!好了,我中了!”
别误会,中了进士还不至于让孟郊像范进那样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孟郊没疯,却极度狂喜,挥毫写下生平第一快诗《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四
及第之后,孟郊发现,自己高兴早了。
毕竟考中进士,只具备了为官的资格,如果暂时没有官职空缺,就只能坐等。
一天看尽了长安花,却用了四年才等到一个溧阳县尉的官职。
这四年间,孟郊过得并不枯燥。他加入了韩老师的文学圈子,结识了不少诗坛名家。韩老师很乐意向文艺圈推荐孟郊,帮他增加关注度和存在感。很快,孟郊在中唐诗坛一跃而起,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诗坛新星。
贞元十七年(801),孟郊正式上任溧阳县尉,虽然职位不高,但勉强足以糊口,对于出身贫寒又追求不高的孟郊而言,算是安身立命的合理安排。
孟郊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年迈的母亲接到身边安度晚年。
在母亲即将抵达溧阳县的前夜,孟郊感慨万千,思绪回到了二十岁时离开家的那天夜晚,母亲在灯下为他缝补衣裳,告诫他注意身体,照顾好自己的生活。
孟郊又想起儿时那件补了缝、缝了补的绿棉袄,一针一线都是母亲的恩情。他从来没有因家境贫寒心生自卑,始终以拥有一个伟大的母亲而骄傲。
每次从家中外出,母亲都会为他缝制一件游子衣。许多年来,孟郊买过不少新衣服,却总感觉不如母亲缝制的合身、温暖、充满力量。
想着想着,孟郊不禁潸然泪下。他提起笔来,满怀深情地写下那首流传千古的名作《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年近五十的孟郊,有能力回报母亲,却没心情当好县尉。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琐事多、难点多、负担重,孟郊活了大半辈子,从来没坐过一天办公室,处理过一件行政事务。
而且,孟郊还极其厌恶官场那套尔虞我诈的恶劣风气,以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不良作风。混在官场中,孟郊心情很糟,对处理政务毫无兴趣。
溧阳城外,有个叫投金濑的地方,此处山水幽寂、景色优美,心情糟糕的孟郊常常翘班到此游玩,徘徊赋诗,导致很多本该孟郊经手处理的事务,拖延好几天了都没人批复。
溧阳县令每次查岗,孟郊基本都不在。
县令气极:你小子懒政、怠政,不想进步,别拖累我啊!
他找来差役,劈头盖脸一顿臭骂:“孟县尉哪去了?这才几点就早退,太散漫了吧?赶紧去把他找回来!”
很快,孟郊就被差役请了回来。县令见他懒散的样子,面色阴沉:“东野,本官知道你生性洒脱、不爱俗事,但你为官一任,就要做实事,不可任性。你要么就别干,要干就得负责任!”
一顿批评说得孟郊张口结舌,仓皇不能语。
县令回首吩咐下属:“我也算看明白了,孟县尉大概不屑与我等为伍。你记录下来,本官会另行选派一人代理孟县尉的事务。”说着,县令冷眼望向孟郊:“既然是替孟县尉办事,那酬劳自然从县尉的薪水里扣除了,如何?”
“下官不敢不从命。”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