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书小说

读读书小说>成语故事思维导图 > 第24章(第4页)

第24章(第4页)

这本来是一件十分偶然的现象,但是,这个宋国人却因为这个意外的收获而想入非非。从此,他放着农活不干,成天守在这块树根附近,希望能够再拾到撞死的兔子。结果,兔子没有拾到,地里的庄稼却荒芜了,他的行为也成为人们谈笑的话题。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守株待兔”这个成语,用来比喻某些人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终于招致失败。也用来比喻某些人妄图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伤风败俗

“伤风败俗”原作“伤化败俗”,出自《汉书·货殖传》。该传在叙述一些人为了自己的私利而进行的种种不法行为之后说:“伤化败俗,大乱之道也。”意思是:有伤风化,败坏风俗,是祸乱的根源。

后来,在《晋书·苻坚载记上》有“为藩国列卿,伤风败俗”等语,在韩愈《论佛骨表》中,也有“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这样的话。

韩愈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声誉,他自己也以封建儒学的正统自居,认为佛教是贫困的祸根,是违反封建纲常的。因此,他极力反对佛教的流传。

公元819年,韩愈任刑部侍郎。有一次,唐宪宗把陕西风翔法门寺的一块所谓“佛骨”迎到宫中供养,使得首都长安大为轰动。韩愈反对唐宪宗的这一做法,为此,他特写了一篇《论佛骨表》,劝阻宪宗那么做。他在《论佛骨表》里说:“历史上信佛的帝王都活不长或不得好死。如今,陛下把‘佛骨’迎到宫中供养,使得王公士庶奔走施舍,浪费大量的财宝,有的老百姓愚昧无知,甚至象发狂那样烧灼自己的身体,以表示自己对‘佛’的虔诚。这些事情,败坏风俗,被人们作为笑话到处传扬,这绝不是一件小事(原文是‘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依我看来,‘佛骨’只是一块发臭的枯骨,应该丢到水里

去,或者用火烧掉。”唐宪宗看了这篇《论佛骨表》,十分生气,要杀韩愈。幸亏群臣说情,才免掉死罪。后被调离京城,到潮州(今属广东省)去担任刺史。

后来,人们引用“伤风败俗”,意指败坏风化,用来谴责行为不正当。

声名狼藉

“声名狼籍(读jí及)”见于《史记·蒙恬传》司马贞索隐。

蒙恬的祖先是齐国人。他的祖父蒙骜(读ào傲)和父亲蒙武,为秦国统一其它诸侯国立下了很多战功。蒙恬自己也以军功被任命为内史,后带领三十万军队镇守北部边关,威震匈奴,很受秦始皇的信任。蒙恬的弟弟蒙毅也位至上卿,经常为秦始皇出谋划策,并因此得罪了赵高。

秦始皇死后,胡亥继位,在赵高、李斯的策划下,他首先逼死了公子扶苏,囚禁了蒙恬,并不听子婴的劝告,派人通知蒙毅,叫他自杀。蒙毅批驳了胡亥加给自己的“罪名”,然后,列举了秦穆公杀三良、秦昭襄王杀白起、楚平王杀伍奢、吴王夫差杀伍子行这四件事作为例证,说明这四个君主都犯了错杀重臣良将的大错,以致遭到天下人的非议。被作为昏君,记载到各诸侯国的史册中。蒙毅希望使者能回去规劝胡亥改变态度。使者知道胡亥杀心已决,难以改变,终于杀害了蒙毅。不久蒙恬也在监狱中服毒自杀。

司马贞看了蒙恬这段话,用“恶声狼藉,布于诸国”八个字对胡亥作了概括。后人根据“恶声狼藉,布于诸国”引出“声名狼藉”为成语,来形容名声极坏。

束之高阁

这句成语出自《晋书·庾(读yǔ语)翼传》。

东晋时期,有一个名叫庾翼的人,长得面貌清秀、体格雄伟,真可谓一表人才。年少时便满腹经纶,分析问题,很有战略眼光。年轻时即带兵打仗,多有建树,后来成为一个才能出众的军事将领。他的哥哥、东晋的三朝元老庾亮逝世以后,庾翼便接替他哥哥镇守武昌,拜为安西将军、荆州刺史,都督江、荆、司、雍、梁、益六州诸事。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几年之内。便使得这一带社会安定,人民富足,使一些原来认为庚翼年纪太轻难以胜任的人转变了态度,一致称赞他的才干。接着,他又不顾很多人的反对,未经康帝的批准,带兵前去收复北方和西方的失地,并取得了初步的胜利,对抵御外来的侵略者起了一定的作用。可惜,不久便因病逝世,终年只有四十一岁。

当时,朝中大臣杜父和殷浩负有盛名。庾翼则认为他们是徒有虚名,因而十分看不起他们,他在世的时候,常常对别人说:“对待杜父、殷浩这一类人,最好的办法是将他们丢在一旁不加理睬,等天下太平了以后,再考虑他们的任用。”(原文是:“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

后来,人们常用“束之高阁”比喻放着不用,或引申为学而不用,理论与实践脱离。

吮痈舐痔

“吮痈舐痔”出自《庄子·列御寇》篇。

战国时期,宋国有一个名叫曹商的人。有一次,曹商奉宋偃王之命出使秦国,宋偃王拨给他几辆马车。到了秦国之后,曹商博得了秦惠王的欢心,秦惠王赏赐给他马车百辆。曹商回到宋国后,向庄子夸耀说:“过去我贫穷困急,靠打草鞋维持生活,饿得我颈项枯槁,面黄肌瘦。那时干那种事,是我的短处。如今,我凭着这张嘴,说服了十分强大的秦国国王,从而得到马车百辆。干这种事,可算是我的特长。”

庄子对曹商的为人很看不惯,便讽刺他说:“我听说秦惠王赏赐都有一定的规矩。比如他生病请医生,凡能治好秦惠王臭疮烂疖子的,赏车一辆;用舌头为秦惠王舔痔疮的,赏车子五辆(原文是‘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干的事越是卑鄙下贱,所得的赏赐就越多。你是不是干了什么比舔痔疮更下贱卑鄙的事了?不然,为什么你得的赏赐会有这么多呢?你还是离我远一点儿吧,不要没有羞耻地在这里自夸了。”

后来,人们从“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这几句话中概括出“吮痈舐痔”作为成语,形容谄媚拍马之徒巴结权贵的卑劣行为。

丧心病狂

这个成语见于《宋史·范如圭传》。

南宋高宗时,朝廷中主战派和主降派之间一直进行着尖锐的斗争。奸臣秦桧是主降派的代表,他**投靠金朝,鼓吹投降论调,并不断网罗赞成投降的官员,迫害主战派官员,引起人民的愤慨,也遭到不少宋朝大臣的谴责。

一次,金朝派使者到南宋会谈议和的条件。使者仗着金朝在军事上的优势,出言荒谬,行为傲慢,向南宋政权提出了无理的要求,遭到了朝野主战派官员的激烈反对。校书郎兼史馆校勘范如圭就是其中之一。他同秘书省的一些人商议。准备上书宋高宗,反对屈辱求和。可是,写好奏章以后,有的人迫于秦桧等人的淫威,害怕遭到打击,又一个个打起退堂鼓来。于是,范如圭就独自一人给秦桧写了一封信,揭露和谴责秦桧学识短浅、丧权辱国。信中写道:“你秦桧如果不是丧失理智,言行荒

谬,象发了狂一样,怎么能够干出这种可耻的事情来呢?你这样做必将遗臭万年,永远受到子孙后代的唾骂!”(原文是:“公不丧心病狂,奈何为此?必遗臭万世矣。”)

后来,人们常用“丧心病狂”这句成语比喻丧失理智,胡作非为,象发了疯一样。

丧家之狗

“丧家之狗”亦作“丧家之犬”,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曾担任过鲁国的大司寇,摄行相事。为了使自己的主张得到实施,他先后周游了宋、卫,陈、蔡、齐、楚等国,可是他不但没有得到重用,反而受到不少污辱。有一天,他来到郑国,结果,同来的学生们与他失散了,他只好一个人站在郑国的城东门等候。当他的学生子贡到处寻找孔子时,遇到一个郑国人。这个郑国人告诉子贡说:“东门有一个人,不伦不类,十分古怪。他那副不得志的样子就象一条丧家之狗。”子贡找到孔子以后,如实把这些话告诉了孔子。孔子听了,哭笑不得,说:“一个人的相貌是小节,算不了什么。说我是丧家之狗,这话不错,不错。”

后来,人们便把“丧家之狗”作为成语。它有两种用法:“丧”读sānɡ时,指家有丧事的人家豢养的狗;“丧”读sànɡ时,则指失去主人的狗。现在多用来比喻穷迫无所归的人。

(本章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