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修建的水利工程有很多。
不断的改变着一些地方的状况。
大地很广阔,真正想要改变一些东西其实是件极其难的事情。
上古时期,先民们对于天地便有着自己的理解。
从燧人氏取火开始,这片土地上的生存环境的改变便落入了人手的改变之中。
从三皇五帝开始,人们便与这片大地的一切斗争起来。
大禹治水的成功,给后世所有治理水患的人提供了一个思路。
堵不如疏。
这个例子让反抗环境的人滋生了另外一种思想。
因势利导。
顺其自然。
……
等等等。
那些数不尽的思想传承从此与水有了不解之缘。
从郑国渠,到都江堰,再到如今的零渠。
修渠对于他们来说是件极其熟悉的事情。
但从湘水开凿一条可以通航的渠前往漓水,却有一个前人未曾遇到过的问题。
湘水低于漓水,若想水往高处走,同时兼顾枯水洪水期的调控,还要有足够的水位供船只通行。
这是一个比都江堰更加困难的工程。
湘水距离漓水支流的零水只有二十里,但这二十里的落差让都水长以及一众吏员掉了大把的头发。
所谓天作之合,地利对于这条渠便格外的重要。
他们寻到了一处可以重现都江堰的地方。
于是一个类似都江堰的分水坝便被建起,
这道竖立着的坝体连接着抬升水位的漫水堤坝。
将整体湘水抬升高于漓水位置。
至此一个将湘水一分为二的组合堤坝便成形了。
湘水一分为二,三分由南渠流向漓水,七分由人工开凿的北渠重归湘水故道。
这样无论是枯水期还是洪水期,两道人工水道都能保证船只的通行。
灵渠示意图
这无疑是个天才的想法。
可要付出的辛劳也很大。
这里的地质多为山石,开凿水渠十分费力。
起初工程进度很慢,直到国都派来了一些工程士卒,从此这片山谷之中便雷鸣不断了。
这也有好处,那就是周围的越人不敢再来这处地方。
谁知道这些巨大的声响到底是来自什么东西。
天雷,那可是神明才能掌握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