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隐士和名妓的故事。更确切地说,是一个才子和佳人的故事。
有这么一位多次获奥斯卡奖的世界级导演,决心执导一部反映中国历史和东方文化的影片作为他二十一世纪的第一部巨作。他苦思冥想了很久,占用了他和妻子外出度假的一个暑季,还加上他同情人去欧洲旅行的一个冬天,终于他想出一个办法:他决定把中国的历史作为他影片的全部背景,在中国历史上选用几个最富有代表性的人物在整个历史中活动--这些人物的一生便是中国历史,从这几个人物的活动中“体察”中国精神。
碰巧这位导演先生读过一篇早早写的小说《绝代棋星》,很为里面蕴含的一种浓郁而陌生的东方气息所吸引,于是在一个如诗如画的春天的早晨,导演先生来到这个江南小城,叩开了寒舍的小门。
寒舍真寒也,一楼的一个小套房,一室一厅,光线晦暗,地上泛着潮湿,又小又破的样子。导演先生却兴致勃勃,连说有真实感,有特色。他特别留意了一下客厅兼书房墙上挂着的一副对联:
园中日长劝沽酒
窗前明月宜读书
尽管看不大懂,但导演先生的内心还是怦然一动。
所选的几个人物嘛,我抿一口春茶,对导演先生侃侃而谈,第一是皇帝,朱元璋可作为代表;第二是诸葛亮,他是臣子的代表--有君无臣不能构成中国历史;第三嘛可选苏东坡或者陶渊明,他们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和隐士的代表;第四可选董小宛,她是中国名妓佳人的代表……
名妓佳人?董小宛?导演先生大感兴趣,这个很重要?作主角?
我想是的。我说,你要拍出中国的神韵,就不能不拍隐士和妓女。
当然,以上的场景只是我的一种遐想。
其实,隐士皆是才子,妓女也多为佳人。
有人说,男为才子,女为佳人,是社会的架构,是理想的搭配,是人生的追求。此话并非全谬。
隐士有各种各样:全隐,半隐;外隐,内隐;等等。在我看来,八世纪的白居易,十一世纪的苏东坡,以及十六、十七世纪那许多独出心裁的人物--浪漫潇洒、富于口才的屠赤水;嬉笑诙谐、独具心得的袁中郎;耽于逸乐的李笠翁;乐观风趣的老快乐主义者袁子才;谈笑风生、热情充溢的金圣叹;甚至装疯卖傻、沉湎女色的唐伯虎……这些脱略形骸不拘小节的人,从本质上说都是隐士。至于庄子和陶渊明,就更不用说了,他们那么超凡入圣,他们的智慧已成自然,非渺小的人所能望其项背。
寻找内心世界的中国人喜爱用诗来与大自然沟通--春歌鸟鸣,夏咏蝉唱,秋悲落叶,冬赏寒梅;高山流水,田园耕积,梅兰竹菊,花鸟虫鱼,大自然的一切都被赋予无穷的诗意。男人一旦失意,总是到诗中去排遣郁闷:人生失意时,他们找到自然之诗;情感失意时,他们从女人中找到另一种诗,那便是,中国名妓。
说中国名妓渐渐发展成中国女性中的佼佼者,一点不为过分。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杂耍百戏,音乐舞蹈,巧妆美饰,俏言倩笑,风姿柳态,爱意痴情,她们得以全面的发展。可以这么说,除生儿育女、贞操洁德由良家女子保留外,其他所有女性的优点和魅力几乎都由名妓来向男人提供。
正因为如此,中国名妓并不专以出卖色欲为务,她们逐渐成了艺术的化身,成了与山水田园诗同样优雅的人文诗。
中国历代高雅的男人从不把名妓视为女人,而是将她们当作爱情偶像来憧憬,当作艺术精品来赏玩的。
丁呤呤,下课铃猛然响起来。
请问章早老师,你《绝代棋星》中的羽儿是不是你心目中理想的女性?主持讲座的杨柳说,或者说是一种理想化的名妓,一个爱情的偶像,一种艺术的化身,一首高雅的人文诗?
可以这么说,我微笑着点点头,作者确实是怀着一种憧憬,一种敬爱来描写这个人物的。美中不足的是羽儿在小说中出场迟了点。
丁呤呤,下课铃猛然响起来。
当时的真实情况是:下课铃响了,杨柳忙站起来说:休息十分钟。
我有点奇怪,像这种讲座,不一定按铃声休息的。
你刚才老是讲妓女妓女的,是不是有点走题啊?她转过头对我窃窃私语。
不走题啊,我说,你没看出来?《绝代棋星》表面上看是写的王一子,其实用意则在羽儿。羽儿才艺绝伦,又深藏不露。她成才学艺的目的不是为了世俗功名,而是为了修养自身,为了生活之美,为了让人享受、沉浸其中。
这个我知道,我看出来了,杨柳说,可是跟这些大学生不必谈这么深刻,尤其少谈点妓女,怕影响不好。
我说,这些学生不是文学社的吗?
杨柳笑笑,文学社也是学生。这些毛孩子,懂什么?
在学校里,杨柳似乎是唯一有兴趣和我说说话的人。确切地说,她有兴趣和任何人说话。只要你和她一搭上腔,她便有滔滔不绝、源源不断、飞流直下三千尺之势。弄得人人都在小心地躲避她。
好几次,我勾她谈我喜欢的那个“棋星”,以为她也会滔滔不绝地发表高见,可说不上两句,话题就跑到她那个上幼儿园的小妞身上去了,或者跑到她即将要写的大作上。
你那本夫妻吵架的文章到底写得怎么样了?我问。
什么夫妻吵架,是“争吵”,她纠正说,吵架和争吵可不一样。天下没有不吵架的夫妻,如果把野蛮的吵架改进为争吵,不仅不会伤害彼此的感情,相反还会改善彼此的关系。
杨柳总是喜欢一人垄断谈话,像老师上课一样。人人都怀疑她是个上课狂--到处找课、要课上。她当然没有时间去写她的文章。她的文章永远停留在她的嘴上,摇摆于她的演讲中。
讲台,讲台,一个受法律保护的专业讲话之台。
我们都喜欢讲台。老师们远道匆匆而来,走上讲台,开始他们职业性的长篇讲话;然后他们走下讲台,又默默无言匆匆离去。也许在讲台上他们有一种主宰一切的的感觉,一种帝王感觉,而到了台下,他们的话不再是“金口玉言”,于是又重新意识到自己平民的卑微。因而在台下他们的话总是很少。他们的话似乎已经在讲台上说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