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作为陆成安的部队,这支部队的人数特别少,几乎没办法量产,一般精锐部队都是很难出现大量的数目。
所以鬼嵬军必然是陆成安手下最猛的部队。
何况,这支部队又有特殊的编制、特殊的装束,特别的称呼,那晋王怎么想,都感觉这支鬼嵬军可能是大晟王朝当前最强的军事化骑兵。
其次晋王还观察了战绩,剿灭东南地区的海寇时,鬼嵬军的发挥惊人,所以晋王有个大差不差的评估。
可猜测归猜测,真正用上这种部队的感觉,和单纯的旁观者视角就是两码事了。
用完以后。
晋王感受到了这支部队的强度。
这支部队,必然是能在野战上和游牧民族的精锐骑兵相抗衡的,这就让晋王有些小小的感动了。
她是怎么都没有想到,陆成安会分出三千鬼嵬军交给她来分配使用。
毕竟在晋王看来,这是陆成安最强的部队了。
至于这三千人的军饷和粮草,这些个消耗,对于晋王来讲,简直就是不值一提,这些年,她跟秦王一样,也是在暗中发展经济储备。
这个秦王,天天跟着她晋王创办的商会对着干。
抢生意。
烦都要烦死了,如果不是秦王跟她抢生意的话,晋王现在的经济状况会更好。
钱财,她是有一定积蓄的,不然也不可能定期给陆成安提供甲胄和战马。
主要是,她晋王暗中也在自己的家乡还有她的封地之中进行屯兵。
自己的力量,才是真正的力量。
她骨子里就是一个很记仇的人。
这把模拟是汉王当了皇帝,她这个人啊,就属于耳根子有些软的人,正面看似嘴巴比谁都硬,其实到了下决定的时候,会考虑很多因素,做事柔和。
到时候,他们大晟王朝占据优势,以汉王的性格,只要这帮游牧民族愿意放下心气,举族投降,汉王就可能大人不记小人过,放下仇怨,不再疲于征战。
那哪行啊?
晋王翻史书,看到的是别人打仗输了都是要赔钱赔粮的,怎么能投降就放过了别人。
肯定要打,打到对面赔上牲畜,交出屠杀大晟子民的罪魁祸首,那才算完。
晋王知道汉王是不想这种无谓的仗,损失财力、民力、国力,但是呢,你要是不一口气打出自己的威风,这些游牧民族卷土重来的次数太多了。
大晟王朝每次都能撞上这些游牧民族南下,就应该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妄图靠妥协获取和平,晋王怎么想都认为不现实。
她的看法就是一旦战事开打,打到什么程度,是你们挑起战争的人负责,我什么时候结束战争,是我们考虑的事情。
必须要把这些人打痛了,打出自己那口气,扬出我朝神威,那才是真正的雄主之风。
你看看,汉王这几次,她当上天子的频率,可以说是最高的,因为父皇给了她一个正统性,可治国方面,汉王就只想着发育民生,不是说这种策略不好。
而是这种策略,遇到了强有力的外敌,那不就是任人宰割吗?
汉王就是最标准的过渡型皇帝,承上启下的守成之君,不考虑建功立业,打出我朝威风,就想着埋头种田了。
民生可以照顾,晋王能理解汉王的爱民之情,但军事这块儿,她晋王是放不下来的,她不喜欢被人欺负,从始至终都是如此。
再者,发展军力攻击外敌,也不是变相地一种保护百姓财产吗?
你连百姓被人劫掠都保护不了,光发展内政有什么用啊?等着被别人抢走吗?
我晋王,要守住大晟王朝的一切,她承认自己是贪图享乐,当女帝是有些私心,但是她就算不是一个好皇帝,也不会让别人平白欺负自己的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