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书小说

读读书小说>威廉二世在1888 > 第六章 无心插柳(第1页)

第六章 无心插柳(第1页)

马车舱室内,斐迪南·弗里德里希·冯·席勒点燃了一根香烟。

与喜好烟斗或者雪茄的贵族同僚们不同,经济上的窘迫使得席勒没有余裕去享用这些烟草中的奢侈品。如今哪怕已经得到了皇帝的赞助,席勒也不愿意再捡起这些属于上层容克贵族的习惯。

因为,席勒觉得自己已经和那些过去的同僚不是一路人,因为他们被酒精和烟草浸染的大脑并不能像席勒这样欣赏属于来自当下的先进思想,城市中灯红酒绿的生活更是让庄园中地主们觉得离经叛道。尽管席勒觉得他们才是跟不上时代的老东西。

“先生,我们已经到了。”

马车停了下来,车夫提醒席勒已经抵达了他想要的目的地。

属于威廉二世皇帝的伟大策划自然和席勒没什么太大的关系,就算席勒自己也正在替皇帝打工。可报社主编席勒先生也不觉得皇帝那些有关德奥同盟,开发特兰西瓦尼亚,投资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的谋划和自己有什么关系。

更不要说,作为威廉二世皇帝手上的小小棋子,斐迪南·弗里德里希·冯·席勒先生压根也不知道皇帝对于东南欧的种种想法。

事实上单单席勒看到的来说,皇帝在这几个月以来不是在上报纸出风头,就是在贵族宴会中推销他的皇家农业合作社。

车夫替席勒打开车门,让这位报社主编得以从马车上走下来。

就像十九世纪末期的欧洲城市精英那样,穿着西装大衣的席勒走下马车后便带上了象征着智商的高礼帽以及文明棍。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比较让人意外了,未来的报社总部大楼以及前来迎接的秘书并没有吸引到主编先生的目光,反而是几个留着辫子的黄种人成为了这条街道上的焦点。

虽然出身破落的容克贵族家庭,但席勒的父亲老席勒还是咬牙供养着儿子读了大学,让他接受了相当良好的教育。

所以,席勒一眼就看出这些留着辫子的黄种人是来自远东的清国人。

据说那是一个庞大,富饶且野蛮的国度,统治清国的王朝是来自于北方的鞑靼人。

英国人、法国人和俄国人都在那里攫取了数不尽的财富。

席勒的老爹就曾经梦想自己的儿子能够以皇帝的名义在东方发大财,从而回乡振兴席勒家族。

“主编先生,据说是清国派到柏林的军事留学生。”秘书的话将席勒的注意力拉了回来。

“啊,抱歉,我走神了。”席勒向秘书道了歉。

虽说没能如自家老爹的意愿发大财,但如今席勒能够被收入到皇帝的夹带里面,也算是让那个老顽固颇为自得,动不动就向村里面的村民和民兵队伍里的同行吹嘘自己的儿子得到了皇帝的任用。

简单和秘书打了招呼,再看了一眼远处的清国人,主编先生摇了摇头,便将精神重新放到了自己的报社事业之上。

“芝泉兄,这些德人…”

吴鼎元皱着眉头看向站在一旁的段启瑞,作为天津武备学堂的学霸、此次德国留学考的第一名、李中堂的小老乡,今年虚岁二十四的段启瑞已经成为了这个五人德国留学团体的核心。

“怕什么,咱们在这里等着德意志人来接我们就是了。”与受不了德国人异样目光的吴鼎元等人不同,段启瑞倒是厚着脸皮,岿然不动。

“难不成这些德国人还能像长毛那样拿枪打死我们不成?”

原本的历史上,一八八八年的冬天,李鸿章在得到满清中枢的允诺后便开始着手选派人员前往德国留学。最终,他们选出了段启瑞,商德全、吴鼎元、孔庆塘和滕毓藻五个人,并计划让他们随着克虏伯炮厂在华炮兵教官瑞乃尔赴德。

而大清国的效率嘛,大家懂得都懂。

虽说选派是在一八八八年的冬天,但等到第二年,也就是一八八九年的春天,这几个留学生才跟着瑞乃尔抵达了德国求学。

至于为什么这次段启瑞几人会在一八八八年就到了德国求学,这自然是离不开英明伟大的威廉二世皇帝。

尽管皇帝陛下前世对清末的历史不怎么太了解,但好歹是经过了高考地狱的洗礼。威廉二世自是知道如今的大清国尽管看上去取得了一定的洋务成绩,可封建王朝的内核又是如何让这个暮气沉沉的老大帝国烂泥扶不上墙,以及清朝或官派或自费的留学生群体是如何塑造了晚清和民国的政治格局。

于是,作为帝国的皇帝,威廉二世很自然地开始违法干涉帝国的外交政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