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书小说

读读书小说>家兄朱由校 > 后记十八武狩内战(第3页)

后记十八武狩内战(第3页)

同日,武狩帝得知颜季宽死讯,追封其为鲁国公,谥号“文正”。

同时间,朱简焕依旧散布吴王挟持武狩帝的谣言。

十九日,诸藩回应武狩帝,无视了朱简焕发来的电报。

然而即便诸藩不支持朱简焕,但此前朱简焕监国时期留下的人脉还是形成了一股庞大的势力,他们都信任朱简焕的言论,认为吴王挟持武狩帝,因此支持朱简焕平叛。

北军单于、漠东总兵反叛,上直山东、部分山西营兵反叛,公然支持太子朱简焕。

为了支持朱简焕,他们搬出了《皇明祖训》之中的“嫡长制度”,认为大明没有废太子的先例,武狩帝拘禁太子,立吴王为监国本来就不正常,现在又废太子,改立吴王,着实让他们不敢置信。

至此,大明支持朱简焕言论的省份已有东北四省,天竺四省,以及山东、四川、云南、贵州、两广、交趾、麓川等十六省。

如果算上眼下被占领的小半个山西和北直隶,以及陕西北部的朔方等地,那叛军已然占据十八省,拥兵九十三营,合计二十八万。

幸得旧港、南州、瀛洲、小西洋布政使司、昆仑布政使司、中东布政使司没有跟随叛乱,不然大明要面对的局面恐怕空前艰难。

当然,其中最让武狩帝觉得艰难的,还是门头沟的军备院被朱简焕所占据。

军备院里面有什么,武狩帝比谁都清楚,一旦朱简焕想办法打开了军备院的密库,那大明社稷便真的岌岌可危了。

幸亏此时双方还未开始正式交战,因此大明还有准备的时间。

不过这样的局势,随着时间推移开始不断变得明朗。

八月末,武狩帝调集西军、北军及海军屯兵海上及陆地,依然支持武狩帝的尚有一百三十八营,合计四十二万兵马,但其中有十二万兵马驻守西陲,不能轻动。

以局势来看,大明的优势还是异常明显的,而且叛军之中大量士兵不愿意被裹挟成为叛军,每日叛逃归正的士兵不在少数。

如果继续这样僵持下去,朱简焕迟早会变成孤家寡人,似乎武狩帝没有必要着急。

不过为了防止朱简焕打开军备院,武狩帝还是毅然决然的下令海军登陆天津、秦国公李守弼率军北上收复门头沟。

现在朱简焕之所以没有投降,原因就在于门头沟,所以只要拿下门头沟,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九月初九,武狩帝发布檄文,让叛军士兵放下武器投降,此前不明所以而不小心支持太子的将领如果愿意投降,那也可以既往不咎,但朱简焕也同样发布檄文,继续散播武狩帝被吴王挟持的消息。

同一天,东海海军炮击天津港,秦国公李守弼率湖广、河南等上直六万兵马北伐。

西军都督岳濬率军进攻天竺四省,北军都督孙廷均领北军六万向山西、四川进攻。

南军都督罗辅与其子罗昀分别守卫天竺、长江、湘江防线,东军都督张炳忠率军防守漠北、陕西、北直隶防线。

同时,朱简焕命人不断在军备密库爆破墙体,试图从中取出大明历代先帝库存的先进武器。

诸藩眼看战事开打,印度厮当的秦、周、蜀、晋、赵等大藩纷纷上奏,请出兵策应北军与西军,但武狩帝担心诸藩会趁机在天竺四省培植自己的力量,因此不予批准。

九月初十,北军都督孙廷均率军入川,攻下剑门关,绵阳及成都、重庆一带的守军见状立即投降。

同时,由于西军都督岳濬之父为前任南军都督岳钟琪,因此天竺四省之兵大多不抵抗式投降,但很快被防守在西线的罗昀镇压。

九月十五,李守弼率装甲卡车突入门头沟,但被门头沟左右山上的炮群击退。

九月十七,东军都督张炳忠抽调东北兵马尽数入北直隶,李守弼被击退至保定。

海军由于没有足够的装甲卡车,因此无法向北京进攻。

九月二十五,齐王朱伯沐向西安发送电报,希望让齐国下场,及时收复门头沟,但武狩帝不允。

得知武狩帝不允齐国参战的消息,首辅李子任连番上疏请求武狩帝批准齐国出兵,吴王朱简炡亦上疏赞同。

然而遭遇长子背叛的武狩帝此刻已经听不进去任何劝告,执意要凭借大明自己的力量来平叛。

时间进入十月,双方各自的力量严重不足,大明尚可以以“平叛”的名义募兵,但叛军却已经开始靠高额军饷来进行征兵。

西军与北军在中原的装甲车、火炮严重不足,而上直又有三分之一参与反叛,因此战线一直僵持在居庸关、保定、天津、固安、太原一带。

除此之外,伴随着东军都督张炳忠率领大规模装甲卡车出现在河套平原,北军只能依托长城与陕北高原被动防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