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书小说

读读书小说>朱元璋好圣孙何止可旺三代 > 第25章 道祖的道侣(第1页)

第25章 道祖的道侣(第1页)

奉天殿中朱元璋还在和大臣们商讨新政的相关内容,而在朱雄英这边。

天边稍微泛白,朱雄英就带着道衍和尚、张三丰道长、蒋瓛等人去往应天府游玩,当然了,出发之前,朱雄英还刻意的伪装了一下,给自己贴了一个胡子,使得别人不能轻易识别出来。

路上,心情愉悦的朱雄英开口说道:“十多年了,当年匆匆一别,今天终于可以好好领略一番这金陵城。”

此刻,道衍和尚也是搭话道:“贫僧也是经历过前朝暴虐无道的日子,曾闻当年陛下扬州之行,那扬州城可谓是断壁残垣,十不存一,连牲畜更是少之又少。

殿下您在看看今日,在陛下的治理下,扬州城也渐渐恢复往日的盛况,而这金陵城更是盛过以往。洪武盛世,未来可期啊!”

朱雄英很是认可的点了点头,洪武盛世,准确一点是洪永盛世,指的是在洪武皇帝至永乐皇帝在位期间的盛世。洪武盛世虽说存在争议,但是有句话说的好,这永乐盛世毕竟是站在洪武盛世之上的,是洪武盛世为其打下的基础。

若没有洪武盛世作为基础,这永乐盛世更是无从谈起。也就自己那个四叔,有较好的眼光,不然这永乐盛世都不一定会有。

虽说这洪永盛世历史上存在一些争议,但是自己这不是来了嘛,在随着自己的到来,这洪武盛世自己一定能使其名副其实,自己将近百年的寿命,完全有时间等着自己接过皇爷爷或者自己父亲手中的皇位的。

自己以后顺利继位之后,势必比这永乐盛世做得更好,不仅家家有余粮,还能住上好的房子、可以读书、可以有出行工具等等。

在朱雄英还在思绪万千期间,蒋瓛打马回来禀告:“殿下,还有十里地就能到应天城下了。”

朱雄英闻言一喜,不知不觉就走了一半的路程了啊,看来得加快点脚步了,争取半个小时左右能在应天城里吃上早餐。

朱雄英遂对着张三丰道长行了一礼,开口询问道:“师父,您看这距离应天城不过十里地,不如我们加快点速度,进城吃上这早膳,如何?”

张三丰道长哪里有什么意见,遂开口回答道:“徒儿不用来询问为师,想必徒儿这会儿腹中早已是饥渴难耐,那就不妨加快点脚步吧。”

朱雄英很是欣喜的点了点头,“得嘞!”

……

朝堂上,一个太监双手捧着一封奏折,来到太监总管朴不成面前。朱元璋看到之后,示意朴不成送过来。

朱元璋接过,打开一看。内容是锦衣卫的奏报,说皇长孙殿下今日进城,预计半个时辰之后能到。

看完锦衣卫的奏报之后,朱元璋也就泛起了心思。咱的大孙来应天城,想必是想回来了,就是想要回来,也不提前告知一下自己的皇爷爷,咱这位皇爷爷也好提前安排人马接迎啊。

算了算了,还是待会儿下朝再说吧,毕竟朝廷大事为重。

此刻,吏部尚书阮畯接着说道:“陛下,皇长孙殿下的政策,在微臣等人看来,确实可行,但朝廷已无多余之官员,去做此事。还请陛下圣裁。”

朱元璋闻言,陷入思考,国朝开国以来,因为经历过前朝不兴科举乃至教化,致使人才凋零,文风不兴。开国之初,就曾经举办过一次科举,但结果却是考生良莠不齐,不堪大用。因此,后面也就继续使用举孝廉制。

思绪未果,朱元璋遂缓缓开口询问道:“吏部掌管天下官员之升迁和万千考生之考取,阮爱卿可有良策以解这人手不足之苦?”

朝廷人手不足问题得来已久,而这解决办法无非就是这样几项,一乃目前之行的举孝廉制,二乃科举制度,三乃征辟制,四乃是从那国子监里挑选,只是那国子监的学生尚不能有充足的执政能力,不堪大用啊。

“陛下,历数历代选官之制度,如汉之举孝廉,征辟制,隋唐宋之科举,而国朝如今之国子监,皆是选官之制度。

老臣以为,不如让各部都各自推选一二,以供陛下选任。”

说完,吏部尚书阮畯行了一礼,随后站定,等候朱元璋的后话。

本来思绪未果的朱元璋刚想应允下来,新任礼部尚书李叔正出班启奏:“陛下,老臣有本奏。”

朱元璋看向这刚被任命为礼部尚书的李叔正,开口说道:“准奏。”

李叔正开口说道:“陛下,阮尚书此策,实乃是治标不治本。老臣认为,欲使国朝人才济济,当行隋唐之科举。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