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科举笔试放榜,比上届晚了两天。
不仅是今年足有六万六千名士子应考,比上届多了近两万人;
也不仅是判卷难度小幅增加的问题;
还有三榜同步的问题。
七月二十六日。
幽州,友谊关,周燕友谊新城,也就是先前举办周燕文化交流会的地方。
一大早,就聚集了几百士子等候,一个个衣着朴素,不施粉黛,有的还故意蓬头垢面、以布覆面,生怕被人认出来一般。
寅时初刻刚到,友谊关—葫芦口防线大将宁北望施施然走出来,手中是一张皇榜,其身旁比肩而行的正是幽州牧郑长峰,也是友谊关分考场主考官。
侯爷先冲着一干燕国士子咧嘴一笑,朗声道:
“诸位,请友谊关分考场主考官郑大人放榜!”
郑长峰神色不善地瞪了这个不请自来的家伙一眼,张开皇榜,朗声道:
“大周帝国戊戌科举,总计参考考生六万七千二百一十八人,其中境内士子六万六千五百一十一人,境外士子七百零七人。
钦赐中榜进士七百三十五人,其中南榜进士六百人,太学特榜进士一百二十人,北榜进士十五人。”
简述完毕,郑长峰就将皇榜交给宁北望的手下亲兵,迅速贴在旁边的墙壁上。
数百燕国士子以及凑过来看热闹的本地士子,登时好奇地观瞧起来。
“噫!我中了!”
本地士子还重点关注含金量最高的南榜一甲进士,燕国士子毫无疑问直奔北榜。
南榜、北榜,这名字听着就熨帖。
燕人一直都以北朝自居,称呼大周为南朝,如今含金量极高的科举皇榜都这样命名,燕国士子心中五味杂陈。
人家大周六万六千多人才取了六百人,真真是百里挑一。
燕国士子才七百人,按照五十取一,只得十四人,实际还多取了一人,优待之意十分明显。
“中榜进士,尽速回去收拾行囊,明日一早,启程南下洛都,八月十二殿试,时间非常紧。”
郑长峰吩咐完正事,宁北望立刻打蛇随棍上,笑道:“诸位郎君,今晚本侯在府上设宴,都来!”
郑长峰没好气地道:“侯爷是不是喧宾夺主了?”
我才是他们的座师!
宁北望咧嘴笑道:“那公爷也一起来。”
用脚拇指都能想到,这十五个宝儿,平燕以后,肯定能派上大用场,比那六百新科进士潜力还要大些。
只不知平燕之前,还能开几届科举?取几多燕国士子?
两位周国顶级权贵的小小角力,被一些敏锐的燕国士子捕捉到了,心中对未来更加期待起来。
只是更多中榜士子忧心忡忡,此生还敢回燕国么?
他们大部分还不知道的是,此事传回燕国,将会掀起怎样的滔天巨浪。
燕王和燕国世勋们将承受巨大的舆论压力。
再不开科举,俺们就去南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