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霄崖下,一个破衣烂衫的老丐正坐在地上,啃着手里的一张炊饼。
古平国把细绳上的陶罐垂到他眼前,扯着嗓子喊:“老爹!我拿这块金子,和你换那张炊饼!”
老丐眼皮也不撩:“不换!”
古平国不死心:“你拿着这块金子到镇上,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这么划算的买卖,打着灯笼都难找。”
说了这么多,那老丐却理也不理。他慢条斯理地吃了炊饼,枯叶般的一双手掌拢在嘴边,唤道:“米入斗!”
“哎,师父。”从树下跑出个小丐,只六七岁年纪。
”说了多少次,别叫我师父,这是为你好。”
老丐拄着小丐站起,向山下行去:
“米入斗,你记好了,有些人会拿金子来骗你,千万别上他们的当。还有些人啊,说什么狗屁侠义,这也不是咱们该得的……”
蹒跚的背影渐渐远了,留下闻、古二人在崖头目瞪口呆。
——————
这本书的构思,源于23年前和金庸先生一次刻意的邂逅。
2001年,我尚在南开大学读书。5月的时候,金老受聘南开名誉教授,做了一场讲座。
我当时是个理科生,托一个文学院的朋友帮忙,也混了进去。听老先生在台上谈笑风生,受益匪浅。
提问的环节,我已经准备好几个问题,在后排拼命举手,却没轮到。
当晚回去后,趁着余兴,就在宿舍里写了本书的大纲。
原本的构想里,借用了金老书中的许多人物,以现在的话说就是同人。
我写好后,想拿给金老看。转日打听到他正在范孙楼参观,赶过去的时候,他已经走了。
后来在专家楼对面等着,终于等到他出来。当时陪同的还有两位文学院的老师。
我那时初生牛犊,堵上去就说:“金老师,我写了一份小说的提纲,请您指点。”现在想起来很不礼貌,而且写的是简体字,也没想过他老人家的阅读习惯。
文学院一个老师过来拦着,说:“金先生很忙。”
金老却很和气,和那个老师说:“请等我两分钟。”
他拿过我的写的那页大纲,看了不止两分钟,才说:“你是历史系的吗?”
我说:“我是学生化的。看了您的小说,对宋史产生了兴趣,旁修过历史系的学分。”
金老又说:“你能把历史和故事结合,构思得很巧妙,可为什么不写自己的人物呢?”
我答复金老,想把他的两本书,天龙和射雕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