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亮,依旧是北戎州。
金墉城对凉襄城的变故一无所知,毕竟,它有自己的困扰。
宁远下楼整顿军队,却遇到了难题:军队和服部兵乙,都不愿随他行动。
他寻到司马种道传道的高台,聚集群众传授道理,从太子凉讲至邺王,再论及温侯俊,以理服人,以情感人,阐明国家大义。然而众人皆如受惊之雀,加之宁远口才平平,故话未毕,已被驱离讲台。
宁远无可奈何,只得再次求助于墨林。找到他时,墨林正安顿着老幼妇孺,众人围绕在他周围,眼神热切,满怀期待,仿佛众星捧月般尊崇墨林如神明。
见宁远一脸尴尬,墨林便吩咐众人收拾行装,准备启程远行,人群渐渐散去。
“道长真是人缘极佳,无论老少都被您收服。不过,您究竟用了什么魔法,让他们如此信赖您?”宁远搬来条凳,坐下讨教,一如既往地流露出敬佩之情。
“将军请注意措辞,我这叫老少皆宜,不是什么魔法。”墨林戏谑地笑道,“百姓都是历经困苦之人,我真心为他们考虑,无需华丽的言辞,心意相通自然能打动人心。现在他们都同意让家中壮年参军。”
“那么何时需要用华丽的言辞呢?”宁远问道。
“当你需要欺骗的时候。”道士简洁地回答。
“那您是如何说服他们的呢?”宁远满心好奇。
“用我的三寸不烂之舌。”道士微微脸红。
“我若不善言辞,又该如何应对?”将军憨厚地笑着请教。墨林反问:“将军刚才对他们说了些什么?”
“讲述了国家的现状,强调家国大义,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宁远说得慷慨激昂,墨林却皱眉掩鼻:“空洞乏味,令人反感!你再去试试。”
片刻后,他们重返讲坛,墨林登上高台,宁远重聚人群,然而众人面露不满,显现出心不在焉的迹象。
墨林开口:“请大家先别烦躁,我只问一件事,你们急着回家,有何要务?”
底下的人群纷纷用手势回应,宁远懂得手语,翻译道:“他们说,父母唤他们回家吃饭!”
墨林闻言冷笑:“城中粮食已尽,回家等同于等死,正好入土为安,棺材足够,纸人也充足!”
众人听出真言,脸色沉重。自从金墉城遭遇蜡人病,门户紧闭,经济命脉断绝,粮草匮乏确是事实。
墨林环顾一周,接着说:“我身边的这位将军即将前往京都陵阳,那里物产丰富,有酒有肉。你们跟随他,他保证你们有饭吃。”
说完,墨林跃下高台,拉起宁远就跑。宁远一头雾水,不明所以,只能糊里糊涂地被拖着走。
“道长,这就完了?您说完了?”
“完了。”
“他们跟我走,跟吃饭有什么关系?”
“他们跟你走,跟国家大义有什么关系?”
宁远还想争辩,突然身后喧嚣四起,回头一看,只见一队男子蜂拥而至,挤满道路,声势愈发壮观!
宁远满脸惊喜:“道友,果然奏效了!”
墨林步伐更显急促:“将军,你得加快脚步啊!”
“为何非得如此?”将军奔跑间依旧疑惑满腹。
“荒僻之地多刁民,养兵千日用在一时,他们流离太久,早已迷失立场,舌头被割,理智尽失,故于他们而言,家国大义不抵一餐饭,荣辱兴衰比不上一碗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