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研一的靳师妹和王师弟,就能独当一面。
苏棪棪有意的让两位师弟师妹,参与了一下数据的处理,三线表的制作。
并且耐心的开了几次小灶,教他们一些处理数据的办法。
对于心理学的论文来说,没有数据支撑,一切的假设都无法得到验证,像是空中楼阁。
所以,数据一定要采集。
采集后的数据,怎么处理又是一个大学问。
处理得好,也许会发现自己意想不到的一些关系。
处理的不好,很多细节就会忽略。
科研上,容不得一点忽略。
哪怕只是一点点没有发现的细节,有可能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很多团队,就是不断地探索数据处理的各种方法,力争把研究得来的数据更充分的利用。
心理学学术会议的时候,苏棪棪听了很多场这样的汇报。
可以说,在闵教授团队中,除了现在研三的师兄师姐。
只有她,对于前沿的数据处理最为清楚。
有了苏棪棪的补课,研一的两位师弟师妹上手很快。
尤其是靳师妹,几乎是第二个苏棪棪。
动作快,又勤奋,又自律。
除了专业课的基础比不上苏棪棪以外,好学的那股劲,倒是像了十成十。
两位研一的师弟师妹,在苏棪棪的带领下,科研技能突飞猛进。
第二个课题,在11月中旬,也顺利结束。
一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2个国家级的课题。
成果还非常漂亮亮眼。
闵教授对苏棪棪更是满意了几分,索性后面的组会都让苏棪棪来主持。
这个决定一开始让很多教授团队不能理解。
一个研二的学生,怎么能够代替导师,开展组会?
闵教授放养的也太过分了吧!
不过他们很快闭嘴了!
当看到苏棪棪的学术科研成果。
加上闵教授团队令人眼红的成果,累计在一起的时候。
大家才知道,闵教授这个架势,是要把苏棪棪往下一任接班人的方向培养。
更让人羡慕嫉妒的是,闵教授的博导名额也申请下来了。
大家对苏棪棪投去了羡慕的目光。
万年摆烂躺平的闵教授,要了个博导的称号,很难说,不是为了苏棪棪。
但苏棪棪自己没有想太多。
她在闵教授的安排下,开始逐渐体会到带团队的好处。
同样的流程,只要是团队合作,效果比她一个人单打独斗,来的好得多。
就算是光看论文的数量,也比她一个人产出的,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