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巴尔考斯原本也没打算在此一直守下去,他的真实想法实际与利涅维奇差不太多,防守牡丹江的目的不过是为了拖延时间,真正要固守的则是身后,具备局部要塞化的海参崴。
就这样,在第二集团军主力的不断猛攻下,至9月中旬逐步推进至牡丹江周边,同时打通了与摩阔崴之间的通道。
随着牡丹江外围阵地相继易手,巴尔考斯决定不再据守,下令属下各部陆续东退,并交替对国防军进行逐次抗击。
到了10月初时,双方战线在移动到们河至瑚布图河一线后,终于停滞了下来。
由此,在整个东线的战场上,国防军各路大军皆赶在冬天到来之前,停止了大规模的作战行动。
同样海军方面,也因凛冬将至,开始顾忌起河口和海面封冻会带来的诸多不利。
考虑到海军陆战队占领的庙街,届时将失去海上支援而显得过于孤立,所以便抢在10月下旬主动撤离了那里。
寒冬的威慑力如此之大,不仅影响东线,西线战场上也是同样,只不过那边的华俄两军在入冬前的4、5个月间,还曾发生过一些比较激烈的战斗。
自5月国防军第三集团军进占迪化后,西线的交战双方在迪化以西的玛纳斯河一线,一度出现了长达一个多月的僵持状态。
利用这一段难得的时间,华俄两军皆进行了充分的休整和补充,逐渐恢复了战力。
其中沙俄在西线的西西伯利亚集团军,不但完成了重整,还得到了俄罗斯第1军和第8军的增援。
这就使得格里佩伯格上将指挥下的部队,已经包括了俄罗斯第1军、第8军和第72步兵师,西西伯利亚第1军、第2军和第3军,以及西伯利亚哥萨克师,总兵力共约195,000人。
而他们的正面,由褚云升上将领导的第三集团军主力,则辖有第四军、第十军、骑兵第二师和骑兵第三师,加上集团军直属部队共计156,000官兵。
当然,这并不是第三集团军的全部实力,仅是其集结于迪化至玛纳斯河一线的部队。
在新疆东南方向的卡克里克一带,则另驻有第十八师和第二十师,近28,000人的兵力。
此外,一些新划归第三集团军的部队也已经进入了新疆,正在赶往一线的途中。
其中包括,由第六十三、第六十四、第六十五和第六十七师构成的第十五军,第七十八师,以及接到指令直接赶赴卡克里克的骑兵第七师。
这些新援部队共有85,000余官兵,他们的加入将使第三集团军的兵力增至269,000余人。
只不过,相较于部署得相对分散的国防军,沙俄军队的主力则基本都集中到了玛纳斯一线。
由此一来,在6月底时,沙俄军队终于在局部上取得了兵力上的暂时优势,也让格里佩伯格的心思活泛了起来。
喜欢开篇激战1860请大家收藏:(www。cwzww。com)开篇激战1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