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帝脚步一顿,目露犹豫:“可皇姐她此次……”
长公主秦慕秋此次秘密出京,是为了筹粮,还是驾船出海去往敌国,与大朝百钺交锋。
此行之凶险,动辄便是万劫不复。
而他的皇姐,秦慕秋不仅成功筹到了粮,还带着众将士平安回航。
如今,粮食已先行运往各地,不日便能发放到难民手中,秦安帝私以为,他该亲自出宫去迎一迎的。
一来能彰显他的仁厚,二来也顺便昭告天下长公主的功绩。
主要是不昭告也不行,有些事不是他能瞒住的。
既然瞒不住,何不做个顺水人情,也让文武百官知晓他的贤明。
可看着太后比平时威严许多的表情,秦安帝心底一沉:“朕明白了,母后且安心用膳,朕会妥善处理。”
秦安帝知道太后不满他这次重用长公主的行为,可他有得选吗。
满朝文武,无人敢去敌国筹粮,也无人能保证筹到粮。
只有皇姐愿为万民冒险,只有皇姐智计卓绝,有那份自信。
秦安帝抬头看了看天,惆怅道:“小桌子,传朕口谕,命百官去宫门外恭迎长公主,朕在仁和殿摆宴为皇姐接风洗尘。”
“是。”
皇帝的大太监姓卓,人称卓公公,“小桌子”是皇帝给他起的诨号。
看着卓公公跑远,秦安帝轻叹一声,朝仁和殿走去。
母后忌惮皇姐,他又何尝不是呢,毕竟这个皇位,都是皇姐让给他的。
可很多时候,他又不得不倚仗皇姐,一国之君也有迫不得已的时候啊。
秦安帝加快脚步,只觉得心里乱糟糟的,方才那一点下意识间生出来的喜悦,顿时散了个干净。
宫外,群臣一收到皇帝口谕,便急匆匆地往宫门口赶,有些人甚至连官帽都歪了。
百官相聚,按位站好后,个个面色激动。
长公主平安回来了,不仅筹到了足够的粮食,还不费一兵一卒,西岛之幸啊。
大喜过后,他们又觉得不妥,长公主立下如此大功,按理就算皇帝不出宫亲迎,他们也不该等在宫门这里。
若是换了常人似长公主这般,皇帝携百官去城门相迎都是应该的。
意识到这一点,众人面面相觑片刻,默契地看向了周丞相。
皇帝不在,周丞相身为百官之首,任何事都要经他定夺,否则便是抗旨。
周丞相老神在在地站着,一副只遵皇帝吩咐,不想多事的样子。
他不想多事,可不代表所有人都无动于衷。
这时,有人扬声道:“长公主救万民于水火,解朝廷之危难,此等功绩,我等当倒屣相迎,诸位可愿与我前去。”
说话的是朱祭酒,掌国子监,从三品官,官位虽高,却无实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