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意识到,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如果能提高产量,那么更多的人就可以免于饥饿。他深刻地理解到“民以食为天”的道理,这使他更加坚定地投入到高产杂交水稻的研究中。他希望人民能够丰衣足食,牢牢掌握自已的命运。直到1960年7月,他在农效试验田中偶然发现了一株稻穗大、颗粒饱满的水稻,这引起了他的注意。
他发现这株水稻的稻穗上竟然结出了上百颗稻穗粒,他心想,如果每株水稻都能像它一样饱满,那该有多好啊。于是,他将这株稻穗上的种子种入试验田,但结果却令他大失所望。这些水稻要么高矮不一,要么参差不齐,没有一株能够比得上它们的上一代。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经过深思熟虑,袁老终于发现,原来这株高产的水稻是天然的、杂交的。这个重大发现意味着水稻具有杂交优势,但要利用这一优势,首先需要找到天然的雄性不育水稻,但这种水稻非常稀有,几万株中才会出现一株。为了寻找天然雄性不育株,他每天拿着放大镜,顶着炎炎烈日仔细搜寻。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找到了一株雄性不育株,袁老欣喜若狂,立刻将其带回实验室进行培育。不久后,新培育的稻穗也开始慢慢生长,袁老的论文也在科学通报上发表了。】
【这篇关于水稻雄性不育性的论文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标志着华夏杂交水稻研究的重大突破。然而,在当时,许多学者并不看好杂交水稻,认为它违背了农作物的自然生长规律,是不可能实现的。一些人开始对袁老的研究提出质疑,认为他浪费了国家的资源和时间。在经历了无数次实验失败后,袁老在承受着身体上的痛苦、内心的困惑以及他人的误解的同时,仍然坚持不懈地进行着杂交水稻的培育实验。就在这时,袁老的妻子带来了一个不幸的消息:他的父亲去世了。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他质问妻子为何现在才告诉他。然而,他的父亲却说:“如平啊,他在做大事。其他亲人都可以来,但你不能来。不要告诉他。千万不要告诉他。”袁老悲痛欲绝,于是面向家乡的方向跪下,这成为他一生无法弥补的遗憾。】
【然后,他将遗憾化作动力,每天都去实验田观察杂交水稻的生长状况,有时能在稻田里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才离开。坚定的信念成为袁老度过艰难时期的有力支撑。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在1973年,袁老正式宣布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这一突破标志着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研究的重大进展,同时也解决了当时华夏8亿人口粮食短缺的问题,使得家家户户都能吃饱饭。杂交水稻的成功让一些西方国家惊叹不已,称其为“东方魔稻”。
因此,袁老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然而,他并没有因为杂交水稻研究的成功而止步。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他依然频繁地穿梭于实验田,培育稻穗。直到90岁高龄,当其他老人已经在养老院享受生活时,袁老依然坚守在自已的工作岗位上。】
【毫无疑问,他将自已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杂交水稻事业。至今,我仍然清楚地记得袁老生前接受采访时的画面。那是在上个世纪的60年代,饥荒肆虐,人们面临严重的食物短缺,甚至有人因此丧生。您是否特别担心这样的场景再次出现?面对这个问题,袁老坚定地回答:“这不可能发生。”然而,令人痛心的是,2021年5月22日,这位91岁高龄的伟人带着未完成的心愿离开了我们。】
【刚刚收到的消息让我们深感悲痛: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华夏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老院士,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07在长沙与世长辞,享年91岁。袁老是华夏杂交水稻研究与发展的先驱,也是世界上首位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自1964年起,他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成功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可食用的高产杂交水稻品种——汕优二号,并在1976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
……
这个视频播放完毕,绝大部分人都知道了袁老一生的伟大功绩。
普通的民众对此自然是异常羡慕的,他们生活在古代,一生贫穷困苦,很多时候连饱饭都吃不上。
如果他们的世界也能出现一位袁老这样的人物,能够研发出高产的粮食作物,那岂不是再也不用挨饿了?
然而,古代的条件与现代相差甚远,科研环境和技术水平都无法与现代相提并论。
但人们仍然对袁老的伟大成就充满敬仰,他们希望能寻找到解决饥饿问题的方法。
在古代,农业是人们生活的根本,但受到气候、土壤、病虫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粮食产量一直不高。
许多农民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开始尝试改良作物品种和耕作技术。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位名叫贾思勰的农学家开始了他的研究。
他观察到,传统的农作物品种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导致产量下降。
因此,他决定寻找一种具有抗病性的作物品种。
还有氾胜之,也希望改良耕种技术,让天下的黎明百姓,能够拥有更高产的作物。
……虽然古代没有出现像袁老这样伟大的科学家,但是许许多多的农学家也为解决饥饿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的研成果不仅让古代农民受益,也为现代科研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袁老爷子的经历给他们了提供了灵感,这也让许许多多的农学家,开始思考改良稻种的问题,希望能够从中找到解决饥饿的办法,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古代的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