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书小说

读读书小说>成语故事视频大全连续播放 > 第26章(第4页)

第26章(第4页)

公元前五九七年,楚庄王亲自率领大军讨伐郑国。楚国兵强马壮,郑国根本不是对手,三个月后,便攻破了郑国的都城。

郑襄公出于无奈,只好脱光上衣,裸露上身,牵着一只羊到大路上迎接楚庄王,向他求饶说:“我没有承受天命,不能很好地侍奉君王,使大王面带怒气来到我们这个破败的地方,这都是我的罪过。今后,大王命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您把我俘虏到江南,流放到海边,我也听从您的命令。您要灭亡郑国,把郑国的土地分割给诸侯,叫郑国的男人做仆役,女人做婢妾,我也听从您的命令。如果承蒙大王顾念两国从前的友好,不灭掉郑国,让郑国像您的许多属国一样服侍您,这就是您的恩惠,也是我的心愿,但这不是我奢望的。我大胆地说出心里的话,请君王决定吧。”

楚王看到郑伯的可怜相,说:“一个国家的君王能够自己表示顺服,一定可以取得百姓的信任。我们还是开发自己的国家,不去占有别的国家。”

于是,楚庄王命楚军撤出郑国都城,退兵三十里,允许郑国求和,并且订立了盟约。

围魏救赵

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借一件事情,解救另一件事情。

战国时期,魏惠王任庞涓为大将,大举进攻赵国,并围住了邯郸。赵成侯知道国力难以抵住魏军,就把中山之地献给了齐国,求齐国派兵解围。齐王即拜田忌为大将,并拜孙膑为军师,兴兵救赵。孙膑献计说:“我们把兵埋伏在路上,扬言攻打襄陵,魏军一定会撤下邯郸外围的兵力,回头救襄陵,我们在中途袭击魏兵,一定可大获全胜。”

田忌用了孙膑的计策,庞涓听到齐国进攻襄陵的消息后,马上撤下包围邯郸的兵去救襄陵,谁知魏军在途中遭到齐军截击,又陷入了孙膑的阵法,结果冲到阵中的魏军被杀得片甲不留,庞涓拼命逃走,当夜就撤回大梁。

为虎作伥

旧时迷信,认为被老虎咬死的人,他的鬼魂又帮助老虎伤人,称为伥鬼。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帮

助恶人作恶,干坏事。

从前,在某一个地方的一个山洞里,住着一只凶猛无比的老虎。有一天,它因为没有食物充饥,觉得非常难过。于是,它走出山洞,到附近的山野里去猎取食物。山野里各种各样的动物很多,但是,当它们一闻到老虎身上那股特殊的难闻味道时,全都敏感地逃开了。

老虎眼见这些大好的食物都无法到口,心中有说不出的懊恼。正在这时候,它看到山腰的不远处有一个人正蹒跚地走来,便猛扑过去,把那个人咬死,把他的肉吃光。但是老虎还不满足,它抓住那个人的鬼魂不放,非让它再找一个人供它享用不可,不然,它就不让那人的鬼魂获得自由。

那个被老虎捉住的鬼魂居然同意了。于是,他就给老虎当向导,找呀找的,终于遇到第二个人了。

这时,那个鬼魂为了自己早日得到解脱,竟然帮助老虎行凶。他先过去迷惑新遇到的人,然后把那人的带子解开,衣服脱掉,好让老虎吃起来更方便。

这个帮助老虎吃人的鬼魂,便叫做伥鬼。后人根据这一传说,把帮助坏人做伤天害理的事情,称为“为虎作伥”。

未可厚非

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用来表示不能过分地责备,否定。

汉元帝皇后的侄子王莽用阴谋手段篡夺皇位,建立了新朝。王莽称帝后,任意改变西汉王朝的边境政策,将句町王亡邯诱骗到郡城处死。益州郡许多少数民族首领纷纷起兵反对朝廷。

王莽得知益州地区发生动乱,派一名将军去招募士兵,并向

百姓征收重税充作军费,用来进攻句町。战争持续了将近三年,消耗了不知多少钱财,动乱还是没有平息下来。

王莽见那名将军无法收拾局面,便将他召回京都处死,同时另派一名将军,征调二十万大军进攻句町。大批粮饷只能依靠沿路州县提供。当地有个名叫冯英的太守认为,这将给本来已被折磨得痛苦不堪的百姓加上新的灾难。为此他拒绝提供,并且向王莽上书,请求停止派兵,结束征战。

王莽大怒,立即下诏撤去冯英的官职。但过后又想,这样做会引起当地百姓不满,于是又假惺惺地对身旁的人说:“冯英如此做,其实也是不可过分责难他的。”

就这样,冯英的官职总算保留下来,只是被改调到别处去当太守。

味如鸡肋

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对某一事物兴趣淡薄或只有很少实惠。

公元二一七年,刘备派兵进攻汉中经过激战,终于杀死守将夏侯渊,拿下了汉中。

夏侯渊被杀,汉中失守的消息传到长安,曹操立即率领大军前往汉中。但大军开到汉中城外时,发现那里所有有利地形都已被黄忠等抢占,一时难以取胜。

双方相持了几个月,曹军的处境越来越不妙。一天晚上曹操用饭,发现菜中有一碗是鸡肋骨做的汤。他注视着鸡肋,若有所思。正好这时他的亲信夏侯惇来请示当夜口令,曹操随口说了“鸡肋”二字。夏侯惇听了有些奇怪,但也不再询问,照原话传达下去。

在营中办理文章、事务的主薄杨修听到“鸡肋”的口令后,马上收拾行装,准备动身。大家见他这样,都问他怎么知道将要退军。杨修回答说:“你们都知道,鸡肋这东西丢弃它可惜,但吃起来又没有什么肉。以它来比喻汉中,不攻下来可惜,但攻起来又不那么容易。所以我知道魏王打算退军了。”

众人听了将信将疑。第二天,曹操果然下令回师,大家这才信服。

畏首畏尾

畏:害怕。既怕前头又怕后面。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形容瞻前顾后,疑虑重重的样子。

春秋时代,晋和楚都是大国,力量强大,郑国较小较弱。晋国和楚国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都想把郑国变为自己的附庸。

有一次,晋灵公为了扩大影响,为了称霸诸侯,制造声势,他在郑国附近召集邻近小国开会。郑国因地处晋楚之间,既不愿得罪晋国,也怕得罪楚国,所以只得找个借口不去参与其会。

晋灵公见郑国没来开会,说郑国对晋有二心,很是不满。郑国为此惶恐不安。

郑国的国君郑穆公急忙写信给晋灵公,陈述郑国与晋国在历史上就有许多相互友好的关系,说明郑国的处境,表明郑国的态度。信中还说:“我们郑国位于晋、楚两大国之间,北边怕晋国,南边畏惧楚国,故而未应邀出席会议,这实在是无可奈何的事,古谚说:‘畏首畏尾,身其余几’(意思是:头也怕,脚也怕,全身没有什么地方不怕。鹿到临死时,只求得能受到庇护,只求有个地方暂时安身,是不去选择藏身之地的。一个小国对待大国,到了这般地步也算到头了。我们郑国,现在正是这样,我们一贯殷勤地侍奉你们,可是你们还不满意,这使我们感到十分难办。可是如果逼我们逼得太急,太厉害了,无路可走,那我们就只好去投靠楚国了,如果我们投靠了楚国,那是你们逼我们不得不这样做的!”

晋灵公见信后,他怕郑国真的投靠楚国,就决定不向郑国兴师问罪,而派人和谈了事。

未雨绸缪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