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书小说

读读书小说>买活牛多少钱一斤 > 912 发配 叙州 老七 这杆子有点远了(第1页)

912 发配 叙州 老七 这杆子有点远了(第1页)

“哎哟,您老莫操这个闲心哎,带了,带了,都带了的!你瞧着嘛,这不是水壶,这不是胖大海?甘草包也在这里,还有那个花露水,都是带齐了的。你就莫想这些了,这么大个活人还能在路上苦死了去?你幺儿这是调职去外地撒,又不是刺配千里——那,笑一下,笑一下哈,这不是,笑一下精神多了嘛,就硬是要垮起个脸做甚子?您就老老实实搁家里,把身体给保养好撒,没准幺儿出去安身住了,还把你接去玩几天。”

“就是,老太太,您可听进去了,你幺儿说要把你接去一起过,给你养老呢!还有见面的时候,又不是一去就不回了,您把心安在肚子里哈!”

不知不觉,春风又吹绿了大江两岸,明月也高高地挂在天边,照耀着每一个晨起收拾行囊,准备离家的游子。这月亮是最不能捉摸的,一个月里有些时候,已经快到中夜了,它还又大又沉地挂在柳梢头,发着微红的光,可又有一些时候,都已经是五更天过了,它却迟迟还不肯西沉,依然在高天中若隐若现,窥视着人间的离合。望着半聋的老娘,站在堂屋前关切地凝视着远去的游子,手里紧紧地攥着一张陈旧的麻布帕子,擦拭着腮边的浊泪,一声声地唤着‘幺儿’,望着那将行囊甩在肩上的旅人,竭力地掩饰着不舍,故意做出轻松的神气来,满不在乎地安慰着老母亲。

“你瞧哈,瞧见那根黑杆杆没有,那是六姐的仙术哩,老太太,这个东西一竖起来,你想我了,就给我带个口信,你说‘幺儿那,天冷了要添衣’,让大嫂带你去电台那里,花个几块钱,电台那里一使仙法,哎,通过那个黑杆杆,那条细细的线,夷陵那里立刻就收到信息了!他们那里再一中转,过个两天,我就收到口信啦,我就知道我老娘惦记着我,告诉我天冷了,要我加衣呢!”

“是啊,娘,现在和以前可不同了,仙法多着呢,就算是千万里,也和在眼前差不多!说难听点,就是你不好了,也能把老七叫回来给你送终,能见上最后一面!”

伴随着老太太身边那中年汉子,直白不讳的劝解,老人的手终于松开了,她颤抖着唇,也竭力地露出微笑来,反而催促着老七快动身,含糊不清地宽慰着他,“别误了船,我好着呢,我养好身子,去和你一起过……”

“哎!那你可千万说话算话!要多保重身子!”

老七咽下了喉中的梗塞,强笑着跪下给老娘磕了个头,又向大哥大嫂行了礼,不让他们继续往前送了,“照顾好侄儿、侄女,我走了,大哥大嫂你们也多保重!不送,不送了,叫人看见了不好!这毕竟不是什么好事!”

不像是年迈糊涂的老娘,大哥大嫂正当中年,也都是有见识的人家,闻言也止住了脚步,簇拥着老娘,膝下围拢了大大小小的儿女,站在院子前不舍地望着老七,老七走到坡拐角,回头一看,人都只剩下小点了,还在不断地对他挥着手,他鼻子不由一酸,赶紧冲他们摆了摆手,叫他们回去,也不敢再缠绵,唯恐真个哭出来,这一感伤就一发不可收拾,因此反而额外的加快脚步,转过坡脚,大步往渡口去了。

这是已经走惯了的路,叙州虽是山城,但这些年来衙门也没闲着,除了大造水泥建筑之外,多少还是修了一些官道,因此从家里到渡口的路都是水泥路,就算朝阳未升,借着曙色也走得顺当,走到一半的时候,也陆续有人加入了,都是要赶早船东去的旅人,大家虽然默契地同道而行,但彼此却没有交谈的意思,仿佛都沉浸在了自己的情绪里似的,就这样沉默地到达了渡口,穿过了渡口早已经扰攘起来的早市。

“来吃杯蛋茶!”

“燕窝丝!要不要来一个!”

“东家,我这里燃面最正宗了,全是油,最香甜不过……”

这些热情的小贩们,远远地一见到人影就叫卖了起来,但等到行人们走近了之后,他们的叫卖声也为之一顿,望着这些身份显然的旅客们,他们也多少有些不自然地别开头去,仿佛不愿意和他们沾染上关系似的,吆喝声随之断绝了一会儿,才慢慢的、低沉的响了起来,只有少数近日才来立足的小贩,一视同仁,依旧热情地招呼着旅客们,“来点烧饼罢!马上登船了,带点路菜总不会有错的!许久要尝不到家乡味了!”

这句话是讲对了,也为她招来了不少生意,这些客人们虽然此刻要保持低调,但囊中其实并不羞涩,多数都买了一大盒咸菜卤味上船,老七也不例外,他一手背着行囊,一手提着盒子,吃力地摇摆着,蹒跚走过窄窄的长板,登上了位于最外侧的官船,把船票给那人看了,便钻进船舱里,找到了自己的舱位:整个房间大约如贡院中的考房一样,由一个方圆步左右的空格组成,里头有四块长方形的宽板子,这会儿取掉了在外的两块,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下空的座位,到了晚上,把那两块板子放上去,就成了睡觉的床铺。

至于行囊,可以放在板子之下,这个板子再往下还有一层隔水舱,因此并不是特别潮湿,不过,有没有蛇虫鼠蚁这就不好说了,因此船工是提倡大家把吃食放在板子上方的。这样的小隔间,一船大约有七八个,再有一个略大的舱房是通铺,供给船工休息,这样,一艘能装载十余人并一定货物,从叙州直放夷陵的客船就成型了。

这样的长途客船,条件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比上,它比不过包船,包船的规格和载货量大概要比这艘船小一些,也是在疏浚航道之前,川内最常见的水路交通工具,一般是一家二人,包一艘船,装货坐人。这样客人的起居当然比老七他们要宽绰很多,但就装载效率来讲,肯定是要低得多了,一般都是官宦人家出门才会雇船,而且一包就是十几艘,浩浩荡荡地,坐着家眷、丫头、护院等人,走一趟光路费就要花大几百上千两的银子。

比下呢,这种客船又要比短途不过夜,或者只过一两夜的客船要好一些,那种短途客船,是没有单独的舱房的,大家都在船舱里,讲究的有凳子,不讲究的就席地而坐,一般晨出暮到,不考虑过夜问题,就可着怎么能多装来的,还有一些晨出晨到的,在船上过一夜,艰苦一点大家也都能应付,也就是俗说的‘夜航船’了。

这样的短途客船,都是不走远的,若是要搭乘它出门,就是要不断的换船,夜里倒是能在岸上过夜,但来来回回搬运行囊也是折腾,况且,还有在岸上找不到宿头的风险,虽然曾经一度是川中比较主流的出行方式,但近年来逐渐不流行了,原因也和疏浚航道有关:原本江路险难,就是不上岸,夜间也是不敢行船的,非得要白天看得清清楚楚时,才能过险滩,既然如此,倒不如上岸住宿了。

但是现在,滟滪堆都被炸毁了,从叙州到万州的航路,便有险峻,也早被疏通,基本上多数航段都可以日夜通航,再加上有些地势实在是不好的地方,已经开始修建船闸,如此船只的通航规格也在逐渐扩大,再加上川中屡经变动,现在出门还能有魄力包下船队的人家,凤毛麟角,因此,日夜都能行船的多舱客船成为了主流,也几乎是唯一的选择,凡是出门的旅客,基本都乘叙州促进会的船只——不过,促进会现在也在改制,可能很快就要更名变成叙州船运会了,或许下次回来,船身上的油漆就要从促-14-安归号,改为叙船-14了。

“别看除了改名,暂不做什么改动,这名字改了以后,促进会的性质也就不一样了,就算不是叙州老乡也能入股……”

老七登船之时,船舱里已经有好几个乘客了,都是坐在自己的‘雅座’里,和邻人搭话,见到老七来了,也友好地打个招呼,说完了这一茬,便有人来询问了,“兄弟,你也是调走的?考了多少分?调到哪儿去?”

“多少分,不记得了,大概是合格了!我调得远——调到虾夷地去!”

“虾夷地这么远?”来搭话的人一伸舌头,看着老七的目光有点不同了,“兄弟,你这——原来的身份不简单啊?那……那得恭贺你!就这还给你考出来了!不容易,不容易!”

毕竟是当过官的,就是会说话,胆子也大,就算是装样吧,可也没有退避舍,而是继续和老七闲聊着,是个能沉得住气的人,一般人,一听说他要去虾夷地,那还不是吓破胆了?——叙州老一波的官吏,现在还能维持官身的很少,因为一个月前的那次吏目考核,严格得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摆明了这是卸磨杀驴——

前半年,买活军刚刚执掌叙州权柄,颁布的政策其实还算宽和,虽然清洗了一道,把中兴会的人都清洗出去了,但余下的吏目还是有个盼头在:买活军在这点上是没有怎么歧视他们的,政策和其余州县一样,如果想要留任,那就要通过考试,只是在叙州这里多了一个规定,考试没通过的,永远不许在叙州本地再考再当吏目,这在外地是没有的,但当时也有说法,说这个规定只是从叙州开始,之后还会往各地铺开,大家最后都是一样的,因为买活军把敏朝‘异地为官’的不成文规矩,还再扩大了一点,他们基本上也是鼓励异地为吏目的,因此,除非能通过第一次考试,否则本地的吏目想要再做官,就只能是去到外地再试考了。

好吧,有这个盼头在,似乎中兴会的事情也就告一段落了,在过渡期,这些侥幸逃过清洗的吏目,也是个个绷紧了皮,舍生忘死地为新衙门干活,丝毫不敢留力。这么着过了多半年,等到收了一季庄稼了,叙州城里城外也都被消化好了——好了,考试来了,大家一看卷子,完全傻眼,这个难度,这是根本就没想着让人过啊!

不管是不是针对叙州,反正,这一次留任考试的难度就是远超别处的卷面,过去半年来想方设法收集到的曾用卷,根本就没起到参考作用!就这难度,摆明了是要卡死绝大多数叙州吏目,还叫人无话可说,考试的机会都给了,考不过,这你怪谁?

这时候,就算是恍然大悟,也已经迟了,一般来说,买地消化一个地区,也只需要一两季的收成,百姓们就能见到好处了,而叙州这里又不一样,一来百姓们是见到了好处,二来,叙州军营也建好了,两千的精兵镇着,公审大会才开过没有多久,人们胆气也早寒了,谁敢和衙门做对?真要说鼓舞百姓农户,要出去闹事,那半年前那些老爷们的下场,岂不就是为你们准备着?

就算是卸磨杀驴、过河拆桥,身为污点地区的吏目,也得生受着,考不过的,唉声叹气另谋生路,也有人想到外地去备考的,衙门倒也不阻止,听说现在招考吏目的考试,早就不比从前那样简单了。若是能考过,那也是本事,从小吏重新做起,或者还便宜一些,至少考的地方可以自己选择。而还有一些通过考试的吏目呢,他们虽然能原级(或降半级)任用,但也要调职去外地,可想而知这外地绝不会是云县、羊城港那样的繁华地方,一般都是内陆偏僻山区,正缺人去奔走干苦活的——

至于说分到哪里,是川中这里的偏僻地方,还是说出了川,到大江下游买地的山区去,这就没有什么明确的规定了,但按叙州人自己的归纳,其实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大概来说,原本和中兴会走得越近,就越容易被打发得远远的——所以,老七一说自己去‘虾夷地’,这岂不就让人由不得要倒吸一口凉气了?居然是去虾夷地这样的地方,可见在买地衙门心中,老七原本和中兴会走得有多近!

可见这是个多么危险,多么有嫌疑的人物——但,退一步看的话,这个同渡的旅人说得也有道理,这也可见老七的运气有多好了,这样近的关系,居然还被他洗白了自己,没有牵连判刑,甚至还保住了职级,这不能不说是老七的命硬了。

在老七来讲,他实在也没有什么可埋怨的地方,因为他原本实在是在一个非常敏感的职位上——他是被张女子提拔上来,主管夷人转运的运输使,虽然在他来讲,他和张家真是八竿子打不着,完全是因为考进叙州原衙门之后,因做事细心,任劳任怨才得的提升机会,又恰好那时候这个职位出缺,便被调配了过来而已,但在外人看来,他主持着夷人转运,这是完全关系到几大门阀利益的事情,怎么会任用外人呢?

他必然是铁杆的张家党。按照一般的规律,他应该被不由分说打做同党,送去矿山苦役才对,实际上老七的大多数同事也都是如此,老七自己都不知道,他怎么就被查清了和台下那些事情无关,不但没有获罪,反而还被允许参加留任考试,最后并且还真的保住了职级的!

这么想来,虽然骨肉分离,但他已经是非常幸运,不能再奢求什么了,自然也万不敢对买活军有什么埋怨——只有这知足是绝对真诚的,除此之外……得知调令的那一刻,老七心里也实在不知道是什么感觉,庆幸、怅惘、畏惧、不舍,或许都兼而有之,这会儿靠在黑黝黝的船舱雅座里,听着舱内各处传来的咳嗽、呻。吟、走动以及谈笑声,心底的不安又再度涌了上来,他一面安慰着自己:有线电台一修好,真就是天涯若比邻了,虾夷地再怎么偏僻,只要有电台,就能把消息传过去,他永远不会真正地离开家乡——

可是,另一面,他自己也忍不住提心吊胆地担忧了起来:虾夷地、苦叶岛,那都不算是彻底的买地,是蛮夷新拓之疆,条件艰苦是不必说的了,要和夷人打交道也是不必说的,更让他害怕的,是虾夷地的主事者……

听说曾是个大海盗,也是个不安分的,因此才主动出海开拓,这……和叙州前些年的情况比较,岂不是一模一样吗?又是一个事实上的半独立诸侯……

曾经是地头蛇的老七,现在作为买地派出的代表,要到这样半自治的新拓疆域去任职时,才真正理解了多年前买地使节团的感受,他担忧的东西那可太多了,诸侯和宗主的关系,派驻干部的安危,还有——曾经发生在叙州的大清洗……将来不会在虾夷地再来一遍罢?他老七是什么运气啊,这样的动荡还得经历两次次,这一回他是平安过关了,可如果还有下一回呢,下一回,他会不会一头栽进去,再没这么好的运气,到底还是死在了这地方和中央的冲突之中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