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成安手上握着的权柄,已然是空前膨胀,深受圣眷带来的好处就是来自于皇帝的高度信任。
这种信任以及通过皇权分化出来的权柄,让陆成安接触到权力的核心。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历史上出名的权臣,都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斗争,终于站在了历史舞台的至高点。
而因为得到皇帝的信任和喜好,成为权臣的,其实是极少数,且普遍风评都很糟糕。
其中风评最差的便是严嵩等人,他的风评差,不单单是因为他是权臣,其中他为了获得权力,谄媚上位,一心一意替嘉靖背锅,玩弄权术,搞政治追杀,排除异己,专擅国政,但严嵩在行政上的才干实在是不尽如人意。
严嵩的前任首辅是夏言,实际上,夏言也是通过嘉靖朝轰动一时的‘大礼议事件’,成功地政治投机,推动了整局,至此大获圣宠,由于嘉靖皇帝喜欢青词,夏言为了工作,不得不去写青词来迎合嘉靖皇帝的喜好,不过,夏言是有一定能力的人。
夏言在内阁的时期,大明呈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中兴姿态。
正因为前任和现任之间的巨大差距,严嵩当政期间,没有什么优异的行政表现,只知道阿谀奉承皇帝以此获得权能,使得严嵩可以说是权臣圈的最下限。
有能力带领国家走向复兴的权臣和没有能力只会党争的权臣是两码事。
前者哪怕有一些错误和品性黑暗的一面,但能够引领一个国家走向正确的道路,还是会受到后人尊重的,至于后者,就只能等着被人鞭尸了。
【正英十二年九月,正英帝以身体欠恙再次没有上朝,此事使得朝中引来大量的议论,不少人开始张望。】
【御史大夫罗纯呈上奏疏,直言陛下应当考虑国之根本。】
陆成安嘴角微微一抽,说句实话,不知道这个罗纯是谁的人,但是他的冲锋,打得有点悍了,正英帝只是身体抱恙,又没有真的重病不愈了,万一正英帝病好了,你这种话不是等着被清算?
看看,是人话吗?
陆成安听了,都要替正英帝气急眼了。
人还没死呢,就着急想着下一任皇帝是谁了?
【吏部尚书陈禹斐入宫直言不讳道:“自古以来,立长不立幼,立嫡不立庶,汉王殿下的母妃原为陛下的太子妃,虽英年早逝,却是陛下的发妻,汉王殿下乃是正统,若是要立皇储,臣以为汉王殿下当之无愧。”】
陈禹斐这话,是拉开了皇储之争的序幕。
陆成安没有立刻选择站队,以他现在收集到的情报来看,汉王是最正统的,理论上位是最大的。
前面几次,汉王都输得那么惨,各种被针对,很大程度上是没有形成有效的汉王党成为护身的羽翼,在没有党羽的情况下,势单力薄,根本不足以形成与其他皇女争夺位置的形势。
所以输得干脆,死的直接。
这一轮,在陆成安看来,正英帝会选中汉王的概率是很大的,不说身份,现在汉王已经打造出来的小团体其实在朝中极富声势。
【正英十二年十月,秦王带着之前寻找过来的名医,替正英帝看病,孝心可嘉。】
秦王细心盘算了一番,发现父皇,在她这边真的不能死。
长孙家最近被打压的很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汉王党的兴盛,张瑞张珣两个人正式登台,在汉王刻意的授意下,长孙家的党羽被踢出局的人很多。
而正英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下,长孙明很难形成什么有效的反击。
她的舅父长孙明干脆就呆在家里避避风头。
这给她腾出了很大的空间,这意味着长孙明是暂时远离朝政的状态,她秦王这个时候招兵买马,都是实打实的嫡系,甚至是反手接受长孙家远离朝堂的政治遗产,策反这批依附在长孙家的群臣。
到时候,长孙家再想回到朝堂的时候,他就会发现,之前跟着自己忠心耿耿的小弟全跑了。
因为在这些群臣的眼里,长孙明和秦王苏知清,其实就是一家人。
长孙明可以借秦王的名头收揽门生,秦王未尝不能通过长孙明的名头收揽门生,大家都是相互的。
你不是要远离朝堂吗?
那我可就不客气了。
所以,这就导致父皇一死,直接会进入夺嫡之争的‘大结局’,由汉王顺势上位。
但父皇没有死的情况下,汉王最多最多就是一个预备役的皇储。
父皇死的越晚,对于秦王的局势越发有利,越能巩固整个秦王党的势力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