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如果不用锦衣卫和东厂,手段还不够。
那就真的只能成为一个傀儡,任凭官员摆布了。
甚至于,更离谱的,连皇帝的生死都在文官集团的一念之间!
由此就可见,文官、武将勋贵、皇帝三方形成的制衡关系并不牢靠。
一个真正高明且拥有巨大权力的皇帝,是不会亲自下场跟群臣撕的。
这也是丞相、宰相,乃至后来的明朝内阁存在的意义。
就是在皇帝和群臣之间,有一个缓冲、润滑的余地。
像上古王朝的制度,就是丞相理政,皇帝负责祭祀与军事。
这就是文人一直吹捧的天子垂拱而治的本质!
然而。
丞相、宰相会专权,即便是内阁,后来也成了文官的一言堂。
哪怕他们自身也分派系,但对于自身利益阶层而言,他们的利益是一致的!
如此一来,反倒是和皇帝形成的强烈的对立关系,对皇权处处掣肘,乃至颠覆!
当然。
这并不是说,明朝的高层设计和制度不行,而是变故太多!
首先是土木堡之变,导致武将勋贵元气大伤,无法再抗衡文官。
其次是南北榜废除,导致南方文官集团,在南方愈发强大的资本、商人集团支持下,渐渐一家独大。
最后。
就是皇帝自身了。
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没有被儒家文人那一套忽悠瘸就不错了。
但凡有点脑子,就会懂得利用成祖朱棣扶持起来的东厂,节制锦衣卫、监察天下,这样才有机会翻盘,完全掌权。
这能怪后面的皇帝吗?
天生开局如此,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事实上,这套制度,直到更后世的白头鹰,都还在使用这套制度,不过就是换了个名字罢了,连基础架构都没变!
至于说野猪皮那一套,不管是大明还是大胤、南齐,都完全用不上,无法借鉴!
因为野猪皮的根子、地基是八旗,什么文官,什么武将,什么外戚,统统都是垃圾!
哪怕你官当的再高,手里的权力再大,见到自家的旗主,照样得下跪行礼!
中原土生土长的王朝,怎么可能用得了这种制度?
“东缉事厂、文官、武将?”
武帝陷入沉默中,思索了片刻,问道:“你最担心的,应该是文官?难道就不怕武将独大?这可比文官弄权危险多了。”
在明以前,有两个王朝,分别走了两个极端。
一个是唐朝,节度使这种地方军阀的危害,一直持续到唐末!
一个是宋朝,对武将的压制达到前所未有的巅峰。
前者军阀无数,整个王朝过程典型高开低走,直至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