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书小说

读读书小说>秦时颂乔松讲的是什么 > 第73章 流年不利十七年(第2页)

第73章 流年不利十七年(第2页)

而城中百姓情绪也很稳定,该干什么就干什么,看样子并未受到多大的影响。

入了郡守府,李崇便将提前准备好的灾情调查结果呈递给了乔松。通过这些资料,乔松对这位陇西郡守的评价又上了一层楼。

踏入陇西郡之前,乔松便派人先一步深入陇西郡各地,了解当地百姓的生活状况和受灾情况。

因此尚未抵达狄道,乔松便提前收到了各地传来的消息,基本上与李崇呈递给他的情况吻合。

此次地动对陇西郡的影响实际上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盖因古代房屋多为土木结构,抗震能力比较强,因此因房屋倒塌而死亡的人数并不多。

但麻烦就麻烦在地动所带来的舆论影响上面,毕竟这个时代民众多蒙昧,认为地动乃是天降灾祸,再有一些人的刻意引导,引发了一场风波。

看完之后,乔松将资料合了起来,递给了曹参和陈平两人。然后看向了跪坐在那里的李崇,询问道:“陇西灾情,本君算是了解一些了。对比沿途所见所闻,陇西郡的反应大体上还算可以。”

秦法不赈灾,此乃孝公时期所立之国策。所谓“不赈灾”,并非坐视不理、任由百姓受苦受难,而是另有深意。

若遇灾荒之年,秦国不像后世那般轻易开仓放粮。原因在于,若灾民无需劳作即可得官府救济之粮,则易使人心生倦怠,不复勤劳奋进之心;更有甚者,可能导致民众忽视那些真正立下功勋之人的努力与付出。

然而,这不代表大秦会对灾区置之不顾。实际上,大秦所关注的焦点在于一个“治”字。每逢灾祸降临,灾区百姓便会在当地官吏的引领下,迁往未受影响之地,通过采集野果、打猎捕鱼等方式维持生计。待到灾情缓解后,再返回故里,重整家园。

不仅如此,官府亦会适时开展各类工程建设,吸纳受灾民众参与其中,以此为其提供口粮。这种做法,实则与后世所言之“以工代赈”异曲同工。

归根结底,面对天灾,秦人需依靠自身力量谋求生存之道,若单纯寄望于官府发放粮草接济,恐怕最终难逃饿死命运。

而此次地动之后,受灾之地的官府行动就非常快,值得称赞。

“君上,地动倒是其次。”就在这时,李崇满脸凝重的说道:“还有一事却更加棘手。”

“哦?何事?”

李崇道:“君上有所不知,开春已快两个月了,可我陇西郡却滴雨未下。

境内河流水位也有所下降,并未因天气转暖,河流解冻而有所好转。

臣命人走访民间,一些年长的老农称,今年极有可能发生大旱。”

乔松脸色微微一沉,这也是他查资料得来的,今年对于大秦来说,实在不是一个好年头,坏事一件一件的赶。

事实上哪里是陇西郡,还有他北地郡也是一样,先是地动,再是干旱,以至于颗粒无收,就连放牧的牛羊也饿死无数。

“此事确定吗?”

“八九不离十。”

此时修水利已经来不及了,只能想办法尽量减轻即将到来的灾情影响。

沉思了一会儿,乔松道:“此事本君会向父王上奏,寻求解决之策。”

“如此,臣代陇西黔首,谢君上大恩。”

乔松抬起了手:“陇西乃是大秦治下之民,此乃应尽之责。

不过,李郡守应当知晓此时陇西流言蜚语吧。”

李崇脸色顿时严肃的点了点头,此事他已经派人去各地弹压,但收效甚微。

乔松道:“吕言。”

伴随着声音落下,始终跟在乔松身边的惊鲵站了出来。

“将调查结果给李郡守看看。”

“唯。”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散播流言,六国之人只能算是个弟弟。

这不,星宿阁一入场,便抓到了不少心怀不轨之辈。

李崇看着手中的名单,脸色很快就难看了起来。

“君上,臣这就安排人手,将此等弄舌之辈刑之以法!”

“不急,抓肯定是要抓的。但不是现在去抓,也不是大张旗鼓的去抓……”

喜欢秦时颂乔松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秦时颂乔松【侠客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