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书小说

读读书小说>诸朝来我农家乐全文 > 130138(第1页)

130138(第1页)

第131章

接下来的步骤对于几人来说的确非常熟悉,因为无论是毛线还是绒线,归根结底其实都是线,而中国人便是和线打交道的老祖宗。

并不是没有收获,甚至可以说收获非常大。

“这,这织机!”

这织机怎么能有一间屋子那么大呢?!

一进来,众人便瞧见了几乎把整个屋子占满的纺织机,闪烁着金属光泽,没有人在面前守着,但是却自己轻巧的自动编织着。

和众人熟知的木架结构,需要手工穿梭的古老模样截然不同,这台巨大的纺织机内藏着无数错综复杂的机械结构,就像是被施了仙法一样,它们协同运作,柔软脆弱而又坚韧的丝线如同被赋予了生命,灵活地穿梭、交织,速度之快,令人眼花缭乱。

“这,这”

这已经不是技艺的问题了。

在古代,一个好的织娘十分受人追捧,甚至想要买一件衣服,一块布料都得早早的提前定制,就像是现代的‘名牌’一样,识货的人光是看就能看出来这料子出自哪里。

而没那么高的天赋,普通织娘也可以熟能生巧,以量取胜。

但再好的织娘,再熟练的织女,也不可能有如此快的速度啊!

最早,人们用手进行编织,在商周时期出现了依靠人力带动的简单机械,比如腰机和踏板织布机,因为那个时候人们的桌椅和现代不同,并没有那么方便,人们也更习惯席地而坐,所以这些机器也通常由织工席地而坐,以身体作为机架,通过手脚的配合进行织布。

这种织机被用了近千年,直到汉朝时期才有所改革,并且在唐朝时出现了花楼机,大大的提高了织物的精细度。

花楼机也是古代织造技术最高成就的代表,哪怕之后宋朝的水利纺织,元代提花织机,也都是在花楼机的基础上改变了织布方式。

但是眼前的这台机器就像是把之前的一切都掀翻了。

尤其是还处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和汉朝的卫青。

这对他们来说,就像是从使用铅笔直接到了未来科技时代,直接在空中签字一样,正是因为有所了解,所以才感到茫然和恐慌。

这样的技术他们真的能够学会吗?

但几乎所有人都立刻意识到,无论再难,他们也要学。

这可是衣食住行中,最为关键的‘衣’!

要知道,在古代不仅粮食可以直接当钱用,布料也是可以的。

“这恐怕会对江南地区造成动荡”

大臣的话还没说完,朱棣就果断的打断了他:“即使再动荡,此法也要学来!”

他知晓这个大臣的意思,因为江南地区富硕,苏绣闻名天下,绣娘和织娘也多,许多女子都靠纺织过活,‘户户有刺绣,家家有绣娘’可以说是毫不夸张。

所以即使后世的织布方法先进,却一定会影响到她们的收入,而这必定会让江南地区不满。

而不要看只是一个小小的江南地区,就是这小小的江南地区却引领了整个以江南为代表的南方文士。

甚至在明太祖时期,曾经出现过‘南北榜案’,便是因为南方和北方的富裕程度以及教育资源程度差异过大,导致在明洪武三十年的科举考试中,所中选的皆为南方士子。

并且在复查之后,依旧保持原榜不变,最后只能由明太祖亲自组织阅卷,从北方士子中挑选出六十一人录取,以此来平息北方学子的不满。

所以即使只是改变一个小小的织布机,看样子对整个社会都没什么影响,但实际上它带来的变动绝对不会如同表面上展现出来的这么简单。

可再难,朱棣这次也要把这件事给他做成功。

毕竟这天下,终究还不是那些南方士子的天下——就算从前是,现在也不是了。

不过此件事他倒是有更好的法子。

刘姨之前提到过的,先在一个地方用,等到别人都觉得稀奇想要之后再卖给他们,给了他灵感。

“先在宫中使用。”朱棣眼神微眯,“另一方面再派人大肆宣扬。”

但是无论结果如何,无论他的计谋有没有起到作用,这能够更快织布的纺织机以及编织的方法,他是一定要学来的。

而同样的对话还出现在了多个朝代,重复了无数次,能够当皇帝的都不是傻子,这么好的东西还不学,那简直遭天打雷劈。

想穿什么衣服就穿什么衣服的现代人,理解不了布匹在古代的重要性,以及绣娘满天下但却还是有人买不到,买不起衣服的困境。

几人还在观察着,徐雪筠却已经适应了下来,和实习生两个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天。

“你们老板这也算是百年老字号了。”徐雪筠的这个朋友不是她主动交的,而是两家之前就认识,所以他们才会认识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