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大棚中间的路上都安装了路灯,也不是太暗。
易飞领着关云涛看了几个棚。
他也是第一次近距离看这些大棚。
自从大棚完全建好后,他就来了两次。
一次处理江晓寒父亲的事,他是一分钟都没有多呆。
再就是下午来要了十箱蘑菇,也没进大棚里。
大棚的棉被已经放下。
易飞讲了下自动卷帘机的用法,灌溉的方法。
他随便找了个棚进去,小屋的里面住着三个人,正半躺着聊天。
看到李文朝他们进来,都赶紧站起来。
他们都认识易飞,知道是这的老板。
知道那个中年人是市府副府长后,更是紧张的话都说不利索了。
关云涛亲切地问他们,干活累不累,生活是不是习惯。
三人紧张只会说,好,很好的话。
这个棚里阳棚种的是黄瓜,刚刚开花挂果。
阴棚种的是双孢菇,是立体种植。
有三排架,一排五层,一排四层,一排三层。
蘑菇直接种到板槽里。
这棚的蘑菇,还没到采摘期,刚露出点头。
关云涛略显兴奋地说:“这些都是你设计的吧,秋城肯定想不出这些。”
他还以为蘑菇是种在地上的。
这种种植,简直是工厂化生产。
充分利用了空间。
一亩地可以提高几倍的产量。
他认识赵秋城八九年了,也没听他说过想在农业上发展。
易飞点点头,“这是初步想法,等过这个冬天,看看有没有问题,明年再改良。也不是我一个人,是大家商量着来的,主要的功劳在赵总。”
李文朝和赵丽丽互看一眼,都没有说话。
这大棚的建造全是他一个人弄出来的。
连张如泉和孙普辉他们都没提任何意见。
别人就更别提了。
最大的功劳是赵秋城,那得看从哪方面讲。
钱确实是他投的,别的和他就没关系了。
投钱很重要吗?
易飞拿出这样的方案,找投资者也能找到。
关云涛来到阳棚,蹲在地头,看着长势良好的黄瓜苗,“了不起,有什么非技术问题,去市府找我。”
外面的温度最多有四五度,棚里的温度起码有二十六七度。
里外宛若两个季节,越冬应该问题不大。
临东真的在大冬天有黄瓜吃了。
就算贵一些,也是了不起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