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从理论上讲,小易总写的技术是可行的。
周桥很想问易飞。
他是如何想到这种技术的。
其实想到也没什么。
易飞是一个奇人,他的奇思妙想太多了。
问题是易飞写出了工艺过程。
至少从理论上讲,他写的工艺过程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只是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难以控制的问题。
张如泉承认。
如果不是小易总提出来。
他是想不到这些的。
别说工艺,就是隧道三次发酵技术他也不会想。
易飞说道:“双孢菇工厂化,如果不解决三次发酵问题就很难进行下去,产量太低,种值周期长,谁干谁赔,引进双孢菇工厂化的专家都是屁。”
隧道式三次发酵技术是90年荷国首先推出的。
易飞就不相信,自己在知道工艺的情况下研发不出来。
华夏在二十年后才开始重视这项技术,真正推广起来比西方晚了快三十年。
双孢菇二次发酵每平米最高产量也就二十公斤,这是最好的情况。
三次发酵技术能让双孢菇达到三十多公斤每平米的产量,而二次发酵技术一年能种最多五茬,三次发酵最多能种9茬,几乎多了一倍。
当然产量的高低还和覆土等技术有关。
但这些都是可以解决的问题。
两人正说着,张如泉也从楼上下来。
周桥说道:“正好老张来了,就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好好讨论下。”
易飞看向赵丽丽。
赵丽丽说道:“你们去讨论吧,我上去找谢楠她们。”
一楼也有休息间。
三人进了休息间。
张如泉把项目的进行情况说了一遍,“小易总,现在还是缺人,现在虽然在余家岭基地有十多名技术员,可他们的任务是带着乡亲们种值香菇和双孢菇,真正搞这个发酵技术研发的,就我和李志安、段孟贤,说实话,他俩目前帮不上大忙,我觉得你提出的三次发酵技术理论是没问题的,但实现起来还是有些难度,人员是个问题,还有相关的设备,根据你写的工艺,有些设备咱们买都买不来啊。”
小易总是厉害。
他不但改良了二次发酵技术。
还提出了三次发酵技术,关键是他还写出了工艺。
张如泉算是理解了方凡把一张a4纸都吃下去了,他也想把小易总写的那一小本资料吃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