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书小说

读读书小说>重生异界当文豪 > 第181章 拥抱孤独(第2页)

第181章 拥抱孤独(第2页)

在这样的矛盾下,一些年轻人自称“社恐”青年,也就有迹可循了。

“社恐”这个标签,更像是他们手中的盾。在真实而焦灼的社交困境下,只好拿起这张盾牌,应对无孔不入的社交压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说社交降级可能有点夸张,从某个角度讲,这也是我们对现实生活的自我适应。

很多“社恐”青年推崇的新式“社交礼仪”,如能用飞信讲的小事情就别打电话,能打字说就别发语音等,核心是保持恰当的社交距离,给彼此一点自由轻松的空间。

“但是虚拟社交并不能算真实的社交,或者是他和真实的社交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因为不管他在网络上如何重拳出击,现实中他依然是哪个唯唯诺诺的自己”

当任一生说了这么多之后,终于开始正面回应了谭少韵。

经历社会变迁的同时,技术的发展正带来全新的沟通方式。

不断迭代的社交软件,提供更便捷的沟通选项,并逐渐塑造了这一代互联网原住民的社交习惯。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朋友是难得见到一面的。需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哪怕对方因工作原因来自己公司楼下办事,也可能因为手头有事没顾得上去碰个面。

在网络世界中,交友则不受时空限制。社交软件一秒钟即可把一个陌生人“加为好友”。

即使线下不见面,社交媒体中也互动频繁,看似好不热闹。

这就像在游戏里,人物的武力值、防御值等有不同的方式补充,社交也是一样的。

当面聊天加成多一点,手机聊天加成少一点,但成本小啊!各个软件聊一圈儿,我的社交值也能补满。

据统计,我国目前独居青年超过2000万。线下独处、线上“热闹”成为常态。

然而,线上社交能成为“社恐”青年的解药吗?答案可能正相反。

大家都熟悉这样的场景:家人在一起,不是交心,而是各自看电脑和手机;朋友聚会,不是叙旧,而是拼命刷新微博、微信。

课堂上,老师在讲,学生在网上聊天;会议中,别人在报告,听众在收发信息。

因此所有这些现象都可以归结为“群体性孤独”——我们似乎在一起,但实际上活在自己的“气泡”中。我们期待他人少,期待技术多。

虚拟空间里不间断的联系,反而让人陷入更深的孤独。要打破这个循环,唯有让大家更好地“在一起”。

要主动参与线下面对面的交谈,以此来弥补线上交往由‘身体缺场’所带来的不足。

“等会,你是不是有点偏题了啊”

“没有啊”

任一生见谭少韵突然开始意识到自己被绕圈子,实际上这才哪到哪啊,任一生从一开始就不想正面回应谭少韵。

因此什么乌合之众和群体性孤独都不过是他绕圈子手段而已,因此既然选择了绕圈子,那么就必须坚持把圈子绕完。

摆脱惯性,突破社交“茧房”

当群体孤独成为舒适区,面对一波又一波新的虚拟社交浪潮,一些年轻人愈加舍不得走出来面对现实。

现代人的空闲时间有相当一部分被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占据了。

每天花数小时甚至十数小时在电子屏幕上,感觉时间过得飞快,而且有种‘放不下’的感觉,留给现实生活的注意力资源自然就少了。

虚拟社交以其低成本、全时段的特点,正成为回避真实社交压力的“温室”。

当前,陪伴类App增长趋势越来越明显,语音聊天室、游戏陪练等付费型陪伴App大量出现。有网络社交需求的年轻人只需手指一点,便可购买陪聊项目。

传播学中有“信息茧房”的概念,是说人们获取信息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

在社交领域,当代年轻人似乎也正陷入一个“茧房”中,不愿走出交友舒适圈,形成越回避社交、越不会社交的循环,将自己的生活禁锢于狭窄的空间里。

应对群体孤独的办法,是朋友、亲人要更多地坐在一起,面对面谈话、讨论。对“社恐”青年来说亦是如此。

逃避社交只是一时的,只有迈出从舒适走向未知的那一步,触摸真实社交的复杂和温暖,才能把自己的生活道路越走越宽。

“任一生,你可以的啊”

喜欢异界大文豪请大家收藏:(www。630zww。com)异界大文豪【630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