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对圣王论的解释,让朱高炽大为震撼。
在荀子的理论中,圣王只需要“仁眇天下、义眇天下、威眇天下”,用来自于仁义的道德之威,而不是暴察、狂妄之威,亦即“礼义则修、分义则明、举错则时、爱利则形”,让天下都能修治礼乐,教化百姓,明确上下内外职分,就能让百姓对圣王“贵之如帝、高之如天、亲之如父母、畏之如神明”,也就不会有百姓想着要反抗圣王的治理。
治万变,材万物,养万民!
《富国》开篇的九字真言,便明确说明了百姓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他们从来都不需要天人感应的皇帝,而是国家能够供养百姓,维护百姓正常的生活秩序。
只要能够做到这些,便如《富国》结尾所论述,百姓不仅能发自内心尊敬圣王,对其亲之如自己父母,甚至还乐意为圣王去“出死断亡”。
这是何等的气魄啊!
朱高炽对荀子有了全新的认知和理解,对方的理论明显已经超脱了儒家思想。
不愧为集诸子百家学说于大成者,后圣之名当之无愧!
不过很快,朱高炽又有些疑惑起来,荀子既为儒家活圣,他的学说著书《荀子》也让殿中的君臣都是眼前一明。
可问题来了……
荀子明明应该超然,但荀子在儒家的实际地位,似乎有些太低了?
确实很低,低的连一般人,可能都只听闻荀子,却从未读过荀子的任何文章著书。
就连提到的荀子,可能也是来自其它的杂书。
这有些不合理吧?
“金爱卿,荀子的圣王论很好,但荀子的孔庙从祀地位,是不是有些太低了呢?”
朱高炽也是从小就读圣贤书,知道一些孔庙的从祀排位,似乎没听过有荀子。
那么这孔庙地位绝对不高,否则的话,他不可能从来没听过。
朱高炽这么想也确实没错,作为儒家“后圣”的荀子,其自然是配享孔庙从祀。
就是这个排位轮次……
总之就是特别尴尬!
先说孔庙,无外乎就是祭祀孔子的庙堂,也可以叫孔夫子庙。
当然,它在后世被叫得更多的还是“文庙”,与“武庙(武成王庙)”相互对应。
武庙主祭姜子牙,从祀历史杰出武将。
文庙则主祭孔子,从祀孔子的弟子与其他儒家圣贤。
金幼孜没立刻回答朱高炽的疑问,而是首先说了一遍孔庙的配祀排位。
“孔庙主祀自然是“大成至圣文宣王’孔子,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首次追封孔子由‘隆道公(武则天封)’晋封‘文宣王’,至此除后周仅追封孔子‘至圣文宣师’外,其余历朝皆为孔子封王……”
不只是封王,还是一步步往上加封。
文宣王、至圣文宣师、玄圣文宣王、至圣文宣王、大成至圣文宣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