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书小说

读读书小说>穿越大宋之风流大才子 > 第255章 深水井(第1页)

第255章 深水井(第1页)

“小五子!”听到了秦刚叫着自己之前的小名,赵梧乐颠颠地跑了过来。

虽然现在他已经有了正式的大名叫赵梧,而且平时的同学还会更加规范地称呼他的表字守正,但是他却更为秦刚依旧叫他的小名而开心。

因为这就意味着秦刚依旧还是把他看成是自己旧时的小兄弟啊!

要知道,今天的秦刚可早已经不是一般人,而是堂堂朝廷钦命的六品知州,而且还是他大哥之前来信盛赞过的威震西夏的名将。

“大哥,什么事?”

“你问我什么事?刚来的时候,你不是说就是送盼姐他们一起过来,然后便从沧州坐海船去流求的么?怎么昨天的那趟海船回去了,却没见你走?”

“嘿嘿,大哥这是要赶我走啊?”

“臭小子,我赶你什么?不是你自己说的话么?我就是来问你!”

“这不是到了沧州之后,看到这里的情况挺严重的么!那个盼姐他们又忙得不得了,我这有好多事也帮得上忙,所以想想还是多待几天再看吧!”赵梧抓抓脑袋说道。

“这样的话也好!”秦刚却说:“只是你要留在这里的话,也别浪费了你的本事,那些打杂帮忙的事情我另外给他们派人手,你还是做做你自己擅长的事情好。”

“擅长的?大哥让我做什么?”

秦刚则问他:“那你和给盼姐他们帮忙,可明白导致蝗灾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这个我知道,是旱灾!十蝗九旱嘛!”

“正是。今年河北的春旱,的确有点严重。而且,如果缺水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就算是最后消灭或控制住了蝗虫,接下来,不管是补种庄稼、还是恢复生产,没有足够的水,也还是有着挺麻烦的问题。”

“这样啊?”赵梧想了想,便说道,“在我们高邮那里,旱灾时就打井,用井水来解决,不知沧州这里打井怎么样?”

“你说得没错,河北这里是可以打井的,而且也不缺打井的匠人。”秦刚点点头道,“前些日子,我跑了不少的地方,各地官府都组织了一些人手,想法子开凿了不少的水井。可是开了水井之后,各地便都开始缺乏大量的明矾。”

“明矾?哦,我明白了,定是井水太浑浊,需要用明矾来澄清水?”赵梧倒是一想就明白了。

“导致井水浑浊的原因就是这些水井都比较浅。我问过那些凿井匠,为何不去开凿一些水质比较好的深水井,他们说,深水井里的水质当然清澈,而开凿它们也并非太难的事情,无非稍微多花点力气与功夫,但是,深水井有一个关键的问题没办法解决!”

“什么问题?”

“井一深,向上提水就变成的难事,不论是直接用绳子吊,还是用轱辘来摇,深水井的水打上来就很成问题,一口井支持不了几家子共用,更不要说最后还需要用这些水来解决浇灌庄稼的问题!”

“哦!我明白了,大哥是希望我想想办法解决这深水井打水的问题吧?”赵梧听明白之后,反而为自己能找到正经的事情而高兴。

其实关于提水的装置,原本在宋时的民间就有很多种,但是在菱川书院里,赵梧与其他同学对于这些工具装置的原理都进行了深入地格致研究,正是因为能够基本掌握到了它们的本质原理,所以,也就能从相应的角度与方向来优化、改进这些工具的性能。

关于在沧州这里的深水井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情况,赵梧决定还是要去实地考察一下。

于是,赵梧便拿着秦刚的手令,去过了好几个村庄,并拜访了当地的凿井匠,现场具体勘察了几口已经开采成功的深水井,发现一般来说,达到近两丈左右的水井就会被称之为深水井,因为一是这么深的井,里面出来的井水基本就可以不需要经过澄清就可以直接饮用了,二是这样深的水井,用普通的吊桶打水的方式,就非常地困难与不方便了。

两丈左右相对较浅的这类水井,赵梧的处理比较简单,利用唧筒吸水的原理就可以了,但是相对于百姓平常见过的那类普通唧筒不一样,赵梧将密封好的筒管固定在了井壁之上,然后在出了地面之后,设计出了一种压杆式的一种机械出水装置,无论男女老幼,只需要上下反复压动压杆,就可以相对轻松地把井水抽取了上来。

但是,在河北,更多的深水井的深度,都超过了唧筒吸水的能力。赵梧仔细地去看过这些水井的井口,又与凿井匠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于是就根据常见水井的井口宽度,设计出了一种大小合适的垂直运作龙骨翻车,同样是固定在深水井的井壁之上,在地面是采用转动的水轱辘,只需要去摇动轱辘,龙骨翻车便开始上下运动,然后便可以将井底的清水源源不断地提到地面上来使用。

但是不管是唧筒、还是这种竖式的龙骨翻车,这都只是解决了一个最基本的将水提出地面的问题。因为这两类工具刚拿出来时,基本上还是需要由人自己来进行压动或摇动的。出水的效率并不是十分有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是,一旦旱情严重,又由于在某些人口聚集的地方,深井水的数量并不多,只要是超过几十户人都需要同时使用同一口水井的话,那么这时再通过传统的人力操作就很难满足需求。

“小五子,能想到办法解决吗?”秦刚看了底下人的反馈之后,便问赵梧。

“我可以给它们加一套传动的装置,老百姓可以用牛、马或驴来拉着转动。”赵梧稍稍想了一下说道。

“嗯,这是一个办法。但是牲畜总是数量不够的。万一到了后期农村时,农田也需要用水,牲畜更加不够用,怎么办?”秦刚继续给他出难题。

赵梧皱了皱眉,抬眼看着野外的树林,突然那些摇曳不止的树木给了他启示。

“大哥,我想到了,自从来了沧州之后,我就发现,这里的风很大,而且持续的时间很长,我们可以造大的风车来解决嘛!”赵梧兴奋地说。

“风车,你造过吗?”

“在神居山上就造过,当时山腰以下可以造水车,山顶上水太小,不够,但发现山顶风大,就造过风车。”

说干就干,赵梧立即向秦刚讨要一些基本的材料,又去调了一些木匠,就开始去干了。

在赵梧拿出图纸的时候,秦刚意外地发现,赵梧设计的风车,不再是当时常见的那种类似于走马灯式的与地面平行的转叶,而是与后世近代一样的与地面垂直的转叶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