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日行上百里,如今日行二十里。
最多不超过三十里。
这般行军,郑大帅还是从军以来的头一遭。
而且经常走走停停,半个多月才走到乾宁军。
这里就是当年大李子带领他们与山东一条葛对峙的地方,当年,刘守光还是战友。真是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切都变喽。
当然,如果从融合队伍的角度,效果确实是有。
出营时乱哄哄的场面不见了,最终停驻乾宁军时军容已可称井然有序。毕竟不是新兵蛋子,只因乱了建制需要重新磨合,而每日行军扎营就最能磨合队伍。
乾宁军,就在后世的河北青县,正卡在永济渠上。
从此向东几十里是鲁城,西南是景城,往南约百里就是清池。那里就是沧州的州治,刘老二的老巢。
乾宁军是大唐乾宁年间所置,这些年永济渠承载着义昌镇的半个钱袋子,乾宁军位置紧要,也算比较繁华。
按计划,大军抵达此地就要停住,等待后续命令。
此前多年,卢龙与义昌都是并肩作战的关系,即使最初刘守文打下义昌,也没造什么杀孽。
大军走得慢,先行的信使则早将檄文传到,宣示李枢密此来是惩治忘恩负义的刘守光,标榜绝不扰民。所以,商贾民众早得到消息有大军过境,纵然有些胆小的逃散了,却也有些胆子大的不走,想要观望形势。
出征前,李老三再三严令军队不得扰民。
在这方面卢龙军还是有信誉有经验的。
郑守义安顿了大军,加上辅军也只一万多人。因为义昌军没敢顶过来拼命,一切有条不紊,总体没出大纰漏。
后面传信过来,靖塞军正在陆续到达幽州,广边军已在接管城防,等卢龙军交接了城防,就要陪同李三赶到。
但少说还得半个多月。
当然,也可能更快一些。因为作为后军的卢龙军与保定军基本没有调整,建制比较整齐,同行的教练军三千人则是李三的亲兵和一部分老辅军整建制编组,行军障碍不大。
打义昌是公事,而且刘二之前搞的这一出也确实让人光火,所以郑守义没啥心理障碍。但是赶尽杀绝,郑二就有些不忍。一则与小刘旧情不浅,再则,义昌军中很多也是燕人。
乡里乡亲的,下不去死手啊。
所以歇了几日,郑大帅决定还是约上小刘谈谈,争取挽救一下这位老伙计。
这路上他也想明白了,李家要跟朱家争天下,以小刘这操性绝对安分不了。谁敢留他在义昌?所以,对于刘二来说,移镇边塞苦是苦点却未必是祸,以这老小子的手段,保管整治得胡儿爽翻天。
这么一想,李老三还是很大度地。
这么一想,对李老三还又多了一点认可。
前方斥候回报,义昌军并无北进迹象,二哥就引二千骑沿永济渠南下。
入眼尽是良田接天连日,当然,此刻收割已毕,见不到麦浪滚滚,可是那沃野相接也有一片太平景象。
早几年义昌因兵灾损失很大不假,却也帮了刘守光的大忙。本地大户十亡六七,空出大片田土,刘大帅狠下心搞屯田与计口授田,大得人心军心。加上义昌水土肥美,水利发达,效果显着,公私两利。
否则刘大帅哪来大笔的余粮做买卖发横财。
可能是卢龙与义昌这些年确实比较融洽,大兵过境,田里居然有许多农人继续忙碌,不但不跑,成群结队的熊孩子们不知天高地厚,就围着大军窜前窜后看热闹,嬉戏打闹扮鬼脸。
真是整得二爷有点无语。
爷爷是来打仗地,不是耍把式唱大戏来的。
看?看个鸟!
差遣人手驱赶,却是撵走了前面这村,又围上下面一村。也不怎么,就围观看看热闹,都不要命了么。郑大帅这是没进过后世的动物园,若是进过,肯定感觉自己就像笼子里的那只猴儿。
围观的除了普通民人,有些明显是退伍老卒。农闲嘛,跑出来看热闹,三三两两地品评议论,只差一杆旱烟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