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小酒馆的酿酒槽里传出刺鼻的怪味之时,杜三思就知道,自己的白酒成功了。
而这,花费了她一个月的功夫。
庆幸这一个月没人找她麻烦,杜三思想。
她本来以为只要一天就好,结果没想到自己低估了酿酒的难度,她以前听白酒学院的同学说酿酒过程,左不过选材、蒸煮、晾晒、培育发酵这几个步骤而已,至于同学之前说的什么大曲小曲……她完全不记得!
不过根据原主的记忆来看,也是有很多酒曲类型的,毕竟她上辈子也听白酒学院的学生提过,什么北宋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一本酿酒的名著——《北山酒经》。
《北山酒经》里有十三大类酒曲,而且还盛传“无药不成曲”,故而要做酒曲,则一定要加入中草药。
但这个时代手艺人并不为人看重,所以那些酒曲方子几乎是各家的私藏,根本不可能流通在市面上。
而原主脑海里的那几个方子……贫瘠,太贫瘠了!
什么宫桂、白术、杏仁之类的,要去皮碾细,和入白面,再加无根水半斗,搅在一处融合成馅,立成可用。
杜三思想起这方子的时候,当时就笑了。
便是她未曾学过酿造白酒,但听那朋友天天鼓捣酿酒,耳濡目染也听说过几个大概的酒曲方子,就是她随口念叨的方子起码都有十来二十中草药,工序还且复杂。
不似原主的方子,半个时辰就立等可取了,那作出来的酒曲又能酿出多大的味道?
难怪那些人将酒偷走之后又还回来,里面的酒水居然是满的,她倒在地上拖地都没闻到多大味。
但仔细想想,她也能理解。
因为在这个时代,虽说有“酒药同源”这一说法,但毕竟很多人还是认为“是药三分毒”大多数人不敢用太多药,只有极少数人才能酿出“奇酒”。
一来只有专业的酿酒人钻研此道,钻研出好方子肯定也是自家用,二来就是给别人用……他们也未必买的起药材来做。
杜三思兴奋了一日,借着还伞的时候就去将自己记忆力能够想起来的药材都买了下来。
白面五十斤不下细说,原主的方子上再加道人头一两,防风一两,碾细为末,且也分了五处拌面稍待。再选五斤苍耳剁碎捣烂,加水糅合,取汁拌和……
这便是《北山酒经》之中的香桂曲,因分量择取不明,杜三思做坏了好几分才终于弄出一盆成品出来,这就已经过了三日,还得起早贪黑去找木工打造桌椅,盯着卫生间的打造不要偷懒。
日常生活卫生杜三思是有严格要求的,连室内颜色都不愿意弄得阴沉,所以一咬牙花了大价钱去步庄买了几块时下用来当屏风的琉璃扑在卫生间。上面还开了片琉璃瓦,墙上再放一个蜡烛台,搁了个专门的木桶放冲洗的水。
屋后面开了个天坑,平素很少有人过的,倒也方便。农夫若要买挑腌臜物,也不怕脏了屋里的地。
就为了这,就去了十两银子!
好在结果还是很漂亮又干净的,至少帮忙的雇工看她的目光都变了,还私下问能不能将这方法说出去,杜三思当然点头。
等这些事做好了,也过了四五天,那些桌椅也都送了过来,杜三思那晾晒的糯米和麦粒才终于可以用来堆酒发酵了。
而后杜三思的干劲才终于在蒸馏阶段惨遭打脸。
发酵的酒坛子分了五个大坛子,坛子都是洗干净的,她选了其中一个发酵了五天的试着蒸馏。
蒸馏其实就是对其进行熬煮,然后凝结水雾成液,这个过程需要时间,杜三思也知道这么短的发酵提纯出来的没有多少味道。
但……但一点味道也太欺负人了吧?!
难道真的要等她等上好几个月?杜三思分明记得那学院里的人有时候几天就能弄出酒香来,自己怎么不行?
她也不服输,左右现在并不缺钱少粮,而且那个小反派好像把她忘了,杜三思渐渐放了心,干脆一头扎进了酿酒房。
十天之后,终于弄出点酒味来了,味道基本已经可以跟她买回来的市面上的普通酒相差不远。
十五天之后,杜三思急出了黑眼圈,酒味更浓了,其中还夹杂这淡淡的药香,入口清凉,入腹低烧,回味已然回味有余!
这可把她开心坏了,喜滋滋地选了好几个酒坛子装了一批,大概也就七八度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