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书小说

读读书小说>古代历史着名人物的故事 > 第41章 苏定方的传人大唐名将裴行俭(第1页)

第41章 苏定方的传人大唐名将裴行俭(第1页)

一、裴行俭生平概述

裴行俭,字守约,出生于公元619年,卒于682年6月9日,是唐朝初期着名的历史人物,籍贯位于今天的山西省闻喜县东北地区,出身自显赫的河东裴氏家族,乃隋朝左光禄大夫裴仁基的次子。作为唐朝初年的军事家、政治家以及书法家,他在历史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科举入仕与军事才能

裴行俭在唐太宗贞观年间以其深厚的学问和才智通过明经科考试脱颖而出,正式步入仕途,开启了其辉煌的官宦生涯。他凭借卓越的行政能力和敏锐的战略眼光,逐渐受到朝廷的重视。

在早期的职务中,裴行俭曾任左屯卫仓曹参军,负责管理军队物资与后勤事务,这使他在实践中锤炼了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对军事运作的深刻理解。后来,裴行俭升任西州都督府长史,驻扎西域,承担起边疆治理与对外交涉的重要职责。在西域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他充分展现了他的政治手腕和外交智慧,一方面坚决维护唐朝的领土完整和边境安宁,另一方面采取怀柔政策,尊重当地民族习俗,积极发展与西域各国的关系。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裴行俭在西域治理期间深受当地各族人民的拥戴,他的威望与策略促使许多西域国家认识到依附唐朝所带来的益处,从而纷纷主动归附。他以和平的方式拓展了唐朝在西部地区的影响力,加强了中央王朝与边疆地区的联系,进一步稳固了丝绸之路的安全与畅通,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在这段历程中,裴行俭还有幸得到了当时名将苏定方的赏识和指导,苏定方将自己丰富的实战经验和独特的用兵之道倾囊相授,这对裴行俭日后的军事生涯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裴行俭在吸收前辈智慧的同时,结合实际,不断创新战术策略,逐步成长为一名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事统帅。

三、吏部改革与选才授官制度创新

裴行俭在西域取得显着政绩后,应朝廷召唤回归中枢,开始投身于更为繁复且至关重要的吏部事务。他被任命为吏部侍郎,这是一个负责全国官员选拔、考核、任免的关键职位。在这一阶段,裴行俭与同僚李敬玄、马载共同肩负起了唐朝官员选拔工作的重任,他们三人共事十余载,形成了高效且公正的团队,因为他们在选拔官员时秉承公正无私的原则,注重官员的实际才能与品德修养,故而在当时获得了极高的赞誉,世人将他们并称为“裴李”。

裴行俭在任期间,对于原有的官员选拔制度进行了大胆创新和改革。他深刻洞悉到原有选官制度的不足,提出并实施了“长名姓历榜及铨注”的选拔方法。具体来说,“长名姓历榜”是对候选官员进行详尽记录的一种方式,包括其出身、经历、业绩、品行等诸多方面,以便于全面、客观地评估候选人的综合素养;“铨注”则是对候选人在各个方面的表现进行细致评价和分析,形成系统的选拔依据,确保选拔过程的公平性和科学性。

四、抵御外侮,屡建战功

上元三年,唐朝国力正值鼎盛,然而边境的安宁却时常受到外族的侵扰。在这一时期,裴行俭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无私的爱国情怀,受命出任洮州道左二军总管、秦州右军总管,肩负起对吐蕃的防御重任。

裴行俭深知边疆的安定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他日夜辛劳,整军备战,积极策划对吐蕃的防御策略。他不仅在军事上展现出了出色的指挥才能,更在战略上具备了深远的眼光。他主张以守为攻,通过修筑工事、加强边防巡逻等方式,有效遏制了吐蕃的侵扰。

调露元年,裴行俭的智勇双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运用巧妙的计策,成功擒获了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这一胜利不仅展示了裴行俭高超的军事才能,也为唐朝的边境安定立下了赫赫战功。因功勋卓着,裴行俭升任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成为朝廷中文武双全的重臣。

次年,裴行俭再次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他果断出击,一举击溃了东突厥阿史那德温傅及阿史那伏念所部,彻底平定了东突厥余部的动乱。这一胜利不仅巩固了唐朝的边境安全,也为国家的和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裴行俭的这段历史,不仅是他个人荣耀的见证,更是唐朝国家强盛和民族团结的象征。他用自己的智勇和忠诚,为国家的安宁和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事迹被后人传颂不衰,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佳话。

五、不幸早逝,身后荣耀

永淳元年(682年),唐朝疆域再次面临严峻挑战,西北边陲的十姓突厥内部发生动荡,伪可汗阿史那车薄趁机发动叛乱,试图割据一方,对唐王朝的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面对如此危急局势,唐高宗李治深知裴行俭在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和以往平定突厥叛乱的丰富经验,因此毫不犹豫地委以重任,任命其为金牙道大总管,意图凭借裴行俭的指挥才能迅速平息这场叛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然而,历史有时不遂人愿。正当裴行俭着手组织兵力,筹备出征之际,却不幸因病猝然离世,此时距离大军按计划出发尚有一段时间。裴行俭一生致力于维护唐朝的边疆安全,多次成功平叛,是唐高宗时代不可或缺的支柱之一,他的突然去世无疑给唐廷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唐高宗对裴行俭的离世极为悲痛,并对其一生的忠诚与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为了表彰裴行俭的功绩,唐高宗追赠他为扬州大都督,这是对他在地方治理与军事指挥上的双重肯定;同时追赠太尉衔,象征着他在军事领域的最高荣誉。赐予裴行俭谥号“献”,寓意他毕生献身国家,鞠躬尽瘁,忠心耿耿。

六、识人之明与文化成就

裴行俭在军事与政务领域的卓越表现早已为人称颂,但他对人才培养与选拔的独特见解和卓越贡献同样值得深入探讨。他对人才的发掘和培养,如同挖掘璞玉、冶炼黄金一般,眼光独到且极具预见性。例如程务挺、王方翼、李多祚、黑齿常之等人,在裴行俭的发现和提拔下,从众多士卒或低级官员中脱颖而出,最终成长为镇守边关、扞卫国家安定的一代名将,他们的崛起与成就,无不印证了裴行俭识人之明与用人之智。

与此同时,裴行俭在文化领域的造诣同样令人瞩目。他并非仅仅局限于武略,而是具备文韬,展现出全面的综合素质。他对阴阳历法的研究揭示了他不仅对自然科学有所了解,而且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于战略决策和日常管理之中,体现出古代士大夫所追求的“文武兼备”理想。在文学艺术上,裴行俭创作了丰富的诗歌作品,其诗词风格如何虽未能详尽得知,但从他能在书法上独树一帜,擅长草书、隶书,足见其深厚的艺术修养与文化底蕴。

此外,裴行俭还留下了一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他撰写的文集达二十卷,虽然随着时间流逝而散佚不存,但这份记载足以证明他在文史哲方面的博学多识。《草字杂体》可能是关于草书的各种写法和变化规律的研究,《选谱》可能涉及人才选拔的标准和方法,这两部着作虽已失落,但它们的存在说明裴行俭在学术研究与社会实践上都有深度的探索和创新。

七、军事理论贡献

裴行俭总结了初唐众多名将的作战经验和教训,精心撰写了包含四十六条军事原则的兵法,此兵法被武则天特令收藏于宫中,体现了他在军事理论方面的杰出贡献。

综上所述,裴行俭以其深邃的智慧、卓越的军事才能和独到的政治眼光,成为了唐朝初年一位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他的事迹和贡献在中国历史上熠熠生辉,堪称“大唐名将裴行俭:文韬武略,开疆拓土,选拔英才的典范”。

喜欢古代历史着名人物请大家收藏:(www。cwzww。com)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