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书小说

读读书小说>古代历史着名人物的故事 > 第237章 冯梦龙 情教之光一位明代文学巨匠的传奇人生(第1页)

第237章 冯梦龙 情教之光一位明代文学巨匠的传奇人生(第1页)

一、科考失意

冯梦龙生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成长于南直隶苏州府吴县籍长洲(今江苏苏州)葑门一带。他出身于一个理学世家,家族中有着深厚的学问传统。冯梦龙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文化熏陶,酷爱学习经典文献,尤其是儒家经典。他勤奋好学,立志要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以实现自己的抱负。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对于士子来说,科举是通往仕途的唯一正道。冯梦龙自幼便埋头苦读,希望能在科举中脱颖而出。在少年时期,他顺利地考取了秀才,这是科举道路上的第一步。然而,在之后的举人考试中,冯梦龙却屡遭挫折,未能如愿。

在明朝,科举考试分为三个等级:乡试(考取举人)、会试(考取进士)、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地点在各省省城。冯梦龙参加乡试时,面对的是来自全省的众多竞争者,他们同样都是经过层层选拔、才华出众的学子。在这样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冯梦龙虽然学识渊博,却始终未能获得举人的资格。

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和诗词歌赋等,考察的是考生对经典的熟悉程度和文采。冯梦龙虽然勤奋好学,但在科举考试中却屡次失利。这可能是因为他的文章风格与当时考官的偏好有所出入,也可能是因为考题的变化或是考场上偶然的因素。无论原因如何,这样的失败无疑给冯梦龙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和挫败感。

科考的屡次失败并没有让冯梦龙放弃追求学问的道路,反而促使他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他逐渐意识到,除了科举之外,还有其他的方式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于是,他开始转而关注民间文化和文学创作,试图通过文学来表达自己对社会和人生的见解。

二、着力编书

冯梦龙在科举屡试不中的背景下,开始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文学创作和编辑工作中。他利用与都市下层人民接触的机会,广泛搜集民歌、民谣、谜语、民间故事等民间文学作品,这些素材后来成为他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冯梦龙开始活跃于文学创作领域。他与好友董遐周一同登吴山组织“诗社”,与诗社成员们共同探讨文学创作,其中还包括他的兄长冯梦桂。这段经历不仅加深了冯梦龙对文学的热爱,也为他日后的文学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前后,冯梦龙完成了他的第一部传奇作品《双雄记》。这部作品共二卷三十六出,后来收录于《墨憨斋定本传奇》中。《双雄记》的成功为冯梦龙赢得了声誉,也标志着他正式步入文学创作的行列。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冯梦龙编辑的《童痴一弄·挂枝儿》刊行。这部作品是冯梦龙早期编辑的民歌集之一,反映了他对民间文化的浓厚兴趣。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冯梦龙参与了好友董遐周出版的《广博物志》的校订工作。该书由董遐周编纂,冯梦龙负责校订,为该书的质量做出了贡献。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冯梦龙与名妓侯慧卿分离后,编辑了《童痴二弄·山歌》。这部作品同样反映了他对民间音乐的热爱。

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冯梦龙辑成《童痴三弄·笑府》。这是一部笑话集,展现了冯梦龙幽默风趣的一面。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冯梦龙赴麻城田公子之约,勘定了《麟经指月》,并编成了《古今笑》三十六卷。这两部作品都是冯梦龙对民间文学的进一步探索。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冯梦龙自刻《古今笑》行世,并于同年九月刊行了《麟经指月》。此外,他还增补了《北宋三遂平妖传》成四十回,并刊刻发行了《古今小说》四十卷。

天启元年(1621年),冯梦龙重订了《三遂平妖传》,改名为《新平妖传》。同时,他还重新校订了《古今小说》,改名为《喻世明言》。《古今笑》经过梅之熉的校阅,改名为《古今谭概》发行。

天启四年(1624年),冯梦龙编纂的《警世通言》四十卷由兼善堂发行。这一年,冯梦龙还为好友钱谦益的诗作《新嘉驿壁和袁三小修题会稽女子诗》和诗三首,这些诗作后来被收录入《情史类略》。

三、官宦生活

冯梦龙的官宦生涯始于崇祯三年(1630年),这一年他成为国子监的贡生,标志着他踏入了官场。接着,冯梦龙以岁贡的身份被任命为丹徒(今镇江)的训导。在这个职位上,他展现出了对百姓福祉的关注。有一次,冯梦龙劝告当地的县令石景云解决升科不实的问题,这表明他不仅关心教育,还关注社会公正。在丹徒任职期间,他还编纂了《四书指月》,这部作品反映了他对于教育和学术的贡献。

崇祯七年(1634年),冯梦龙的仕途迎来了一次重要的晋升,他被任命为福建寿宁知县。在赴任前,冯梦龙曾到常熟巡按公署向祁彪佳告别,并在那里完成了《智囊补》的修订工作。作为寿宁知县,冯梦龙积极履行职责,努力改善民生,为当地百姓谋福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崇祯十一年(1638年),冯梦龙的任期结束,他回到了苏州。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冯梦龙的生活相对稳定,直到明朝灭亡。这段时间,他继续从事文学创作和编辑工作,为后世留下了诸多珍贵的文学遗产。

然而,冯梦龙平静的生活随着明朝的覆灭而发生了改变。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尽,随后清军入关。面对这一历史转折,冯梦龙没有选择隐退,而是积极参与到抵抗清军的活动中。他以“七一老人草莽臣冯梦龙”的身份,搜集、编写、自刻了《甲申纪事》十三卷,这部作品记录了这一动荡时期的事件,表达了他对明朝中兴的希望。此外,他还着有《中兴伟略》,记述了唐王朱聿键监国福州的事迹。

顺治元年(1644年)冬天,当祁彪佳辞官回乡时,冯梦龙送他至松陵,并赠予他新作《新列国志》。同时,他还嘱咐沈自晋加快《词谱》的出版工作。顺治二年(1645年)春天,冯梦龙离开苏州,前往松陵与沈自晋告别后,继续前往浙江吴兴(苕溪)、杭州(武林)、天台(石梁,天姥间)一带,投身于反清复明的活动。

顺治三年(1646年)春天,冯梦龙在返回苏州的路上不幸去世,享年七十三岁。关于他的死因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自然死亡,另一种则是被清兵杀害。无论真相如何,冯梦龙的一生都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也是一位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知识分子。他的作品和精神遗产至今仍然激励着后人。

结语

冯梦龙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也是思想家和改革者。他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阅读,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学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冯梦龙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以及他对社会正义的追求,使他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颗璀璨的明星。

冯梦龙的一生是对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冲突的真实写照,他用自己的文字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他的作品中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人文关怀与智慧光芒。

喜欢古代历史着名人物请大家收藏:(www。cwzww。com)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