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汽车厂其实跟一七厂一样,能拿得出手的拳头产品并不多。
他们搞出来过第一台摩托车、第一台小轿车、第一台轻卡。
但是,真正落在手里,能实现工业生产的,只有那台着名的212吉普车。
当然了,这些年的兼并和努力,也有轻卡和摩托车在持续生产。
可这两样的应用市场比较小,五几年刚生产的时候还面向市场,可供市民购买。
现在嘛,听说摩托车业务不太好,轻卡的销售还算是凑合。
本来只有212最能打,身边却是出了一个愣头青。
这个愣头青既不搞全品类的汽配零件生产,又不搞核心技术研发,一猛子扎进汽车生产行业,全都靠抄袭。
他们嘴上当然要贬损轧钢厂,说一些不好听的话,可实际上在李怀德请动上面的领导帮忙,从京城汽车厂调工人帮忙的时候,对方就已经开始打埋伏了。
这边的汽车研究状况,对方已经开始在收集情报了。
虽然不知道具体的设计参数,但从获悉的情报上来看,那汽车跟原版的威利斯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光从外表上来看,绝对看不到威利斯的影子。
但是,只要有心人打眼一瞧,一定能猜到这车是从哪抄袭来的。
他们也是就情报猜测,轧钢厂自主生产的发动机和变速箱等零部件可能进行了优化和改进,但绝对不会太多。
毕竟时间太短、太紧迫了,没人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现新的发动机和变速箱系统研发工作。
可就算是改进,只要保证威利斯原本的动力,在京城汽车厂的眼里,这也是个威胁。
我们做吉普车,你们也做!这不是呛行嘛!
所以周六下午,李学武带队前往京城汽车厂进行零部件采购协议谈判的时候就触冰了。
京城汽车厂的谈判代表态度不咸不淡,可说出来的话却像是在扯淡。
就是零部件采购而已,愣是被对方谈成了技术引进与支持。
也就是说,京城汽车厂将零部件采购业务看做是对轧钢厂汽车工业的技术支持了。
千万不要小看了这种谈判陷阱,这是明目张胆的在抢了。
这要是答应了,那还不是定下了干爹和干儿子的名义嘛!
李学武可不会背这个骂名,更是会让轧钢厂的汽车工业永远背着一个干爹。
所以再三确定对方是否愿意更改合作协议条款,得到否定答复后,李学武便做主,暂停了谈判进程。
会议就在这种很是不愉快的氛围下结束,散会的时候李学武甚至都不愿意跟对方的负责人握手。
他在接受工业报的临时采访时表示,京城汽车厂缺乏一种面对市场的自信和气度。
工业报本是上面安排来做专题采访的,主要是工业部的领导更愿意看到汽车行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市场。
在同一七厂的谈判结束后,李怀德和一七厂的副厂长就分别接受了工业报的采访。
到了京城汽车厂这边,不仅仅是李学武被耍了一回,连工业部的记者都开始皱眉头了。
他们来可都是带着任务来的,任务上说的清清楚楚,轧钢厂与一七厂谈判顺利,轧钢厂与京城汽车厂谈判顺利,京城再添一家造车企业。
标题和稿子他们都已经在写了,可看着从会议室出来的双方,怎么会出现这种问题!
你也不要对记者的反应见怪,这个时候,不仅仅经济是计划型的,很多工作也都是计划型的。
在计划中双方就应该是在一片团结祥和的氛围下达成合作,在工业部领导的关怀下实现汽车工业的又一个胜利。
既然轧钢厂的谈判代表发声了,还是这么的犀利,直指京城汽车厂没有自信和气度,那京城汽车厂的干部是怎么说的?
“轧钢厂更应该专注于工业基础材料的生产,加大对轧钢工业的技术研究投入,而不是这种照猫画虎的贪功主义”。
好么,这可真亏了是在计划型社会体制啊,记者面对这么劲爆的新闻首先想到的不是曝光博眼球,而是担心双方的合作是否还能进行。
其次再想到的竟然是要将这个消息及时上报给主管领导,再由主管领导上报给工业部领导。
反正没有站着看热闹的,都为两家大型企业没有达成合作而遗憾和懊恼。
他们更因为京城再添一个汽车工业的目标无法立即实现而感到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