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好像没人给迪丽雅介绍回收站到底是怎么回事一样,也没人给麦庆兰介绍,她能理解多少算多少,只做工作就好。
麦庆兰留在这边还有个理由,王亚娟却是有些不自在的,尤其是在这边时不时的能看见李家人。
她没有什么亏心的,更没什么好躲避的,就是有些莫名的尴尬和没来由的心虚。
帮着妹子维护工作她自然愿意,可上了饭桌了,看那个张罗家里事的小燕话里意思,以后都欢迎她来这边义务劳动呢。
管一顿饭
倒是雨水用玩笑话给她解惑了,敢情是院里缺人手,李学武给小燕支的招,能帮忙的都别客气。
也许是李学武的原因,也许是别客气的原因,她倒是默认了这种关系。
心安地吃了这顿饭,以后早下班,或者不忙的时候会来这边帮忙。
过日子就是这样,什么事都在变,人只能去适应,自我调节着,否则就会失去生活的勇气。
——
日子就是这么一天天过去的,所有人都在面临着改变。
包括社会环境,包括生活环境,包括周围的人来了或者消失了。
京城的变化很大,一批又一批的工人、学生和老师们汇聚京城,共襄盛举。
八月十八号他们在大广场上见到了自己崇拜的偶像。
小崽子们也在有心人的怂恿下开始捣乱,搞破坏,喊的是破除旧的思想、旧的文化、旧的风俗、旧的习惯。
李学武在培训的时候也接受了这方面的学习和强化,他还写了几篇文章,但没发表,而是内部互相学习了。
当然了,李学武他们学习的和思考的都是有益处的一面,是积极的,可跟小崽子们在四九城里干的那些事没有关系。
从八月十八日开始,回收站真的迎来了最忙的时候。
不过最忙的是二爷,成车成车的古典著作、文玩字画拉过来,小崽子们指名道姓的要红皮书、要文化衫、要训练裤、要臂力器、要陶瓷像章、要……
当然了,送来回收站的是少数,多数都付之一炬了,或是被毁坏成渣渣了。
包括那些坐在庙里的佛爷和道爷都遭了殃,哪有什么金身护体,在大锤面前人人平等。
后世去看四九城各个庙里的金菩萨、银道士,那都是后来修复的,跟古物可没啥关系。
不过也有一些被保存下来的,只是为数不多罢了。
也正是从十八号开始,这场活动真正到了最顶峰。
没人知道破坏了多少,粉碎了多少,抄走了多少,嘎屁了多少,难以统计。
二十三号那天,沈国栋收到消息开车去拉“时代废品”差点把他吓死。
就在文学会馆,一进院门就给他吓了一跳,院里乌压压的都是人,地上还有黑乎乎的污渍,他知道那是啥。
听这些进进出出的人话音儿,好像哪的都有。
领着他进来的那人年岁也不大,穿的是一监所搞出来的潮流服饰。
海魂文化衫、板绿全套,还带铜扣腰带的,黄干有点儿幺蛾子。
沈国栋看着院里的人,好像是集市,又特么没有买卖,地上堆积的东西好像是展览,可特么张贴的不是海报,而是白纸黑字,跟特么灵堂似的。
所有办公室的门都敞开着,随便进,随便出。
负责后勤的这小崽子给他介绍,这里有机关的,有学校的,还有街道上的同志,都可以里里外外的蹿,反正大家都闲着没事干。
沈国栋想来,这里要是开个茶馆正合适,配上这些懒散的,随意玩耍的猴崽子们,那可真是“生意兴隆”了。
再往里面走,却是在一个屋子里,他看见了跟院子里那些人不一样的情况。
八月骄阳似火,晒透了院里的水泥地,想必是火烫的,想必那光线反射的刺眼。
可对于屋子里的人来说,未必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