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书小说

读读书小说>大明崇祯太子 > 第一百四十一章 涨潮了(第2页)

第一百四十一章 涨潮了(第2页)

“报~~~~~贝勒爷,江边滩涂发现大军痕迹。”

就当尼堪左思右量之际,又一兵卒从对岸赶了回来。

见此情形,他自是一番询问,待那兵卒将探查到的情况细细说了一遍之后,他心中的忐忑这才减了一些。

中军前营渡江之后便对大黄埔周遭地形地貌进行了详细探查,在此过程之中他们不但发现了大片被人踩踏过的痕迹,更发现了许多只修了一半的防御工事。

将这两点综合在一起之后便能轻易得出,此地再不久之前定然驻扎过有一定规模的军队,只是由于某些原因,他们并未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便匆忙离开了。

那么问题来了,会是哪支人马在河岸北侧修筑防御工事?他们又会因为什么而匆忙离开呢?

“贝勒爷,给我五千人马,我去追这帮鬼祟之辈。”

听完兵卒的汇报之后,尼堪并没有立刻下定论,但身侧军将们却已得出了各自的答案,就当他还在细细思量之时,便有一人出言请战。

此人名为和讬,乃是镶红旗梅勒额真。

这次救援苏州,多铎命他率所部一個半甲喇与尼堪一道前往,说起来也算得上此战之主力,由他率兵去追逃走的明军当也没什么问题。

只是尼堪还是有些拿不准该不该让镶红旗的人立下太多功劳。

这镶红旗的旗主乃是努尔哈赤嫡次子代善,去年多尔衮与豪格争位之时,老代善阴恻恻地在一旁看热闹。

待到两方争斗已近白热化之时他才出面提出由现在的小皇帝继位。

随后实力最强的豪格什么都没捞到,而势弱一些的多尔衮成了摄政王,两强均势重新达成,一场火并也因他的提议而消弭。

从正面来看,尼堪的这个二叔维护了大清的团结,也给之后的南下入关创造了基础。

可要是想得稍稍阴暗一些,由于最强的两方势均力敌,手握正红、镶红两旗的老代善便成了各方争相拉拢的重要势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这一系人马自然能够左右逢源,趁机壮大自己的势力。

此事自非尼堪胡乱揣测,就拿这和讬来说,黄台吉在时他还只是众多武将中的普通一员,可小皇帝继位后他的官职便提了又提,待到入关之后甚至还得了世职。

当然,这世职并非什么要紧的,获得的人也并非少数,可他打了半辈子仗,一直都未曾建国什么功业,显然是资质平庸之辈,难道在皇位之争后就突然开窍了?

如他这般情形在两红旗中还能寻出不少,再加上代善那茫茫多,且都身居重要位置的子孙。

尼堪甚至都在暗中想着,说不得现在大清实力最强的并非多尔衮,也并非豪格,而是那个表面上什么闲事都不管,暗地里却使劲发展两红旗势力的老头了。

心念及此,他最终还是决定不给两红旗任何立功的机会。

在用此地河道颇多,八旗重兵不可轻动为由否了和讬之后。

尼堪一面让斥候扩大搜索范围,一面命大军抓紧渡河。

总之就是摆出一副抓紧赶路不理其他的样子,以配合自己的理由。

说实在的,其实代善这一系是否做大,那应该是多尔衮、豪格和小皇帝操心的事,和他尼堪并无太大关系。

说到底,无论何人当政都不会亏待如他这般只知干活却没有太多野心的人。

只是从这段时间来看明国有死而不僵之势,若本已趋近消散的争位余波因两红旗的强势而再次引燃的话,说不得又会给明国喘息之机。

到那时一统华夏,指不定就成了划江而治,于满人整体而言岂不是亏得太大?

所以,向来不曾与人为难的尼堪才会冒着得罪人的风险如此施为。

又过了一阵,尼堪和中军顺利抵达对岸,预想中的阻击也并没出现。

到了这会他已确定明军是看自己军力强盛,所以才放弃修了一半的工事落荒而逃。

这般情形他一方面钦佩于十五叔的料事如神,可另一方面却也多少有些遗憾。

毕竟明军若想在阻止自己救援苏州,那就得将散落在各处的人马集中起来,这样他便有可能一战定下苏松,乃至整个江南的安定。

十五叔越来越求稳了。

尼堪于心中念叨了一句,随后留下一支人马看守浮桥,自己则再次北向而去。

多铎是比月余之前稳了许多,可这“稳”却也是由于局势的变化而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