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残余势力退守福建之后他甚至还因郑家的消极而毅然决然地领千余新兵出闽支援江南义军。
所以当黄道周提出反对意见之后,朱慈烺直接被惊得半晌说不出话来。
冒失了。
这是朱慈烺回过神后的第一反应。
之前无论哪次与众臣议事他都是以“你们怎么看”作为开头,待到各人都将意见说完之后他才会表露自己的倾向。
可此时的杭州城里,主和的马士英一党正在伏低做小,而剩下的在他印象中都能称得上“主战派”。
所以在做准备时,他便将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如何让关系错综复杂的诸臣同心协力,忘了为君者的最重要守则,最终使自己丧失了裁判者的优势。
“殿下,清军多北人,若再等两月待江南逐渐闷热之时清军必将北人撤回,待那时再行此计岂不更为妥当?”
怎么把这茬忘了。
黄道周话音落下,朱慈烺心中又是一惊。
后世无论南北皆有控温之策,再加上现在只是六月,这副来自北京的身体并未有太大反应。
因此他在考虑“天时”之时便将侧重点放在雨水、阴晴之上,而对气温这个及其关键的要素却是半点都没想到。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南人至北许还不至于冻死,可北人至南却是真真有可能热死的。
满清拢共也就那么多能战之兵,多尔衮怎可能放任每一个都无比珍贵的八旗兵热死在江南?
如此想来,哪怕江南战事真的紧张,多铎也有可能不管不顾直接撤退啊。
那么
谋算要变吗?
此时朱慈烺的表情因心中筹算而不断变换,作为全场焦点,他的反应自然也落在了场中诸臣的眼中。
“殿下,老臣以为石斋先生所言不足凭,当速战。”
嗯?
朱慈烺的心绪被这斩钉截铁的一句打断,待他定睛看去便见朱大典正面色严肃地看着自己。
心念稍转,提前做过的功课跃然而出,随即他便对其要说的话生出些许期待来。
这位朱老大人出仕三十余年,期间因各种罪名而屡次受到罢免,可让人惊叹的是他每次都能因战事而起复,又能因战功而晋升。
若细细盘算他所打过的仗便能发现,这位老大人在福建胜过红毛,在青州歼过叛军,在浙江灭过乱民,在凤阳驱过流寇。
若非最后因大势已去而在金华败于鞑子,他几可称为打遍天下无敌手了。
这般人物的意见朱慈烺自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先生请讲。”
“殿下,因您力挽狂澜,我大明已能算是稳住了阵脚,若依石斋先生所言自能保江南一时之平安,只是”
朱大典在“是”后面拉了个长音,待往面沉如水的黄道周那里扫了一眼才又接着说道:“待秋凉之后鞑子再来,我们便又缩回应天杭州吗?”
“你!”
也不知黄道周想到了什么,只重重吐出个你字便生生将后面的话咽了回去,随后他将心中恼怒稍稍平复了一下才沉声地说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