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书小说

读读书小说>文明破晓txt > 第924章 英国崩溃四(第2页)

第924章 英国崩溃四(第2页)

此时,曼施坦因已经坐进了汽车。他的司机说了句什么,曼施坦因完全没听清楚。他只是挥挥手,让司机自行开车,其思路已经完全回到在赖歇瑙元帅在世时候的谈话回忆中。

“曼施坦因,如果德国面对突入境内的1000万敌军,德军已经消耗殆尽,你会怎么选择?”赖歇瑙说完,喝了口浓咖啡。

曼施坦因心中虽然惊讶,却还是淡定的答道:“我会继续战斗到最后。”

“你为什么不选择停止战争?”赖歇瑙追问道。

曼施坦因答道:“如果政府选择寻求和平的话,我也会服从命令。”

赖歇瑙听着这很谨慎的回答,忍不住苦笑起来,“呵呵,曼施坦因,你能够接受自己活在一个白人再没有任何荣耀的时代么?”

曼施坦因没有回答,因为曼施坦因并不认为中国能够彻底击败欧洲。

现在回想起来,曼施坦因不得不承认赖歇瑙的战略判断的确更有深度。中国不仅有能力击败欧洲,甚至做的更彻底。中国有能力武装训练出一支黑人军队,让黑人军队击败欧洲,政府欧洲。

只要想到德国的街头上,一队队黑人军队唱着胜利的歌声,以胜利者的身份从街道上经过的场面。曼施坦因就想死。

但莫德尔对于战争的判断是正确的,意大利根本不堪重用,德国如果在非洲不断投入部队,就会不断被消耗,直到被彻底耗干为止。而德国甚至连流干最后一滴血的机会都没有,因为德国必须防备苏联的突袭。一旦德国国内兵力少于200万,600万苏联红军就会向德国发动进攻!

也就是说,不管前线的德军多么拼命都没用。黑人军队登陆欧洲,展开一场征服战争都不可避免!

除非,现在同盟国能够与中国达成停战。

曼施坦因考虑了一下停战的可能性,只觉得可能性微乎其微。本就没有什么殖民地的德国或许还能接受停战,哪怕中国按照欧洲的标准,战线就是停战线,德国也能接受。

然而英国绝不可能接受,如果接受了这样的停战要求,英国就只剩下加拿大西部,甚至连加拿大都保不住。如果和平只给英国剩下一个英伦三岛,那么英国完全没有理由停战,反倒有充分的理由将同盟国一起拖下水。要死大家一起死!

曼施坦因对英国的判断非常正确,丘吉尔内阁的确就未来的发展做出了判断,“英国绝不投降,也绝不接受同盟国与中国媾和。”

不过丘吉尔内阁成员们并不认为自己是在把同盟国一起拉下水,而是真的出于防御型思路做出的判断。

中国军队在北美打的很苦,却始终没有突破美加边境。这种做法无疑在给美国一个台阶,让美国有退出战争的空间。

一旦美国退出战争,英国肯定守不住加拿大。英国已经失去了太多,一旦失去加拿大,剩下的只有英伦三岛。所以英国必须确保德国与美国继续战争,才能维持住加拿大。

基于这样的态度,丘吉尔内阁决定,立刻派遣20万部队到北非,维持住英国的非洲军持续作战。并且请求德国非洲军一定要帮助英国非洲军。

作为一根几百年的搅屎棍,英国很清楚自己此时决不能从非洲撤军。一旦英国非洲军撤走,德国肯定不会坚持在北非作战。德军决不能离开北非,因为德军离开北非后,法国肯定就要投降了。

根据英国得到的情报,法国高层现在正在激烈讨论,却实际上达成了一个倾向,那就是中国一旦占领了整个非洲,法国绝不会拒绝与中国进行谈判。

法国国内的亲华派甚至连谈判内容都准备好了,其内容包括,如果法国退出战争,阿尔及利亚的归属问题,以及法国一旦遭到英国与德国的进攻,中国要如何帮助法国保证国土的安全。

所以丘吉尔内阁调用了所有的能力,将部队往北非运。同时,英国丘吉尔内阁保持着看似镇定的态度,再次发表了“白人世界要团结起来”的宣言,并且呼吁苏联加入同盟国。

接到了英国丘吉尔内阁的公开呼吁后,斯大林根本没有回应。因为苏联此时国内的动荡比想象的更大。在斯大林的设想中,一旦拿回了西部地区,苏联就要快速重新利用起西部的人力和资源。然而西部的重建工作所需要的资源比想象中大,需要从中国进口更多的工业品。

中国与之前一样,并没有为中苏贸易设置障碍。但是中国虽然没有追讨战争期间苏联从中国免费拿走的300多亿中国元(此时美元汇率与中国元汇率大概是1:4),却要求接下来的贸易恢复到战前的模式。

这要求并不过分,可这要求是当下苏联做不到的。战前的时候,苏联工业高速发展,很大一部分是为了中苏贸易而提升的产能。现阶段的苏联损失惨重,大量工业产能转为军用,短时间内也不可能恢复到民用轨道。这就导致了苏联国内拿不出物资产品与中国贸易。

而且斯大林很清楚,他在事前没有通知中国,没有与中国进行协商的情况下就签署了苏德停战协议,这导致了中国的极大不满与不信任。

中国当然知道苏联的现状很简单,不过中国在苏联没有进行进一步做出承诺与保证前,并没有对苏联给与帮助,也是再正常不过的态度。

可苏联国内的看法就完全不同了。一部分人认为斯大林的领导有问题,导致了德国入侵。另一部分人认为斯大林的领导有重大问题,被中国的援助给绑的太死。除了这些之外,更不用说认为斯大林没能维持好中苏关系,这是战略上的重大错误。

总之,德国退出苏联国土不仅没有让斯大林声望大涨,反倒还损害了斯大林的声望。

至于西部建设遇到的各种困难,更是激化了党内地域派系间的斗争。所以斯大林根本不可能接受英国丘吉尔内阁的呼吁,甚至也不能反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