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书小说

读读书小说>大清话事人无弹窗免费阅读 > 430 改棉为稻腥风血雨(第3页)

430 改棉为稻腥风血雨(第3页)

康熙年间,帝国的人均耕地是65亩。

到了乾隆初年,

这个数字已经降至4亩以下。

而现在,人均3亩都岌岌可危。

以上是官方数字,

考虑到我大清自有国情,3亩再打个7折,想必会更接近事实。

以2亩薄地养活1个人。

看似不可思议,实际斑斑血迹。

农夫们要想填饱肚子,除了忙活自家那点田,还得搜罗野菜、粗粮、下河摸鱼上山采猎,屋前院内见缝插针地种上些番薯。

铭刻在骨子里的危机感,赋予了所有汉人天生的种菜技能和打仗技能。

……

李郁闲时琢磨农业,只觉后背阵阵发冷。

将来打下西南、西北,该拿什么来喂养嗷嗷待哺的臣民?肯定需要将江南的富余钱粮转移过去。

他已经隐隐看到了未来:

转移钱粮,需要压制新江南集团的不满。

不转移钱粮,那边活不下去的人必定造反。

农耕文明无法支撑1个三亿多人口的帝国进步,文明已至悬崖边缘。

人甭提有尊严的活下去,就是像狗一样卑微的活下去都是奢望。

一直以来,

李郁的思路很明确——扶持工商业,反哺农业!

对于大国,发展小农经济和工商业,这两者可以不矛盾。

辽阔的疆域和庞大的人口,可以两种并举。

小农经济,稳定秩序。

工商业经济,强国强兵。

前者捍卫帝国下限,后者决定帝国上限。

……

李郁一直在努力,让那些坐拥海量良田的士绅们卖掉多余土地,要么变成工商业主,要么投资入股吃分红。

禁止土地兼并,

百姓才有可能拥有自己的土地,不至于变成流民。

【以标准的1家6口三代人算,若在江南地区,最低温饱线是拥有9亩水田。若在半山半田区域,温饱线是20亩。若在西北干旱区域,这个数字至少是50亩。】

有的省份耕地少,注定不够分。

对策是:将无地农夫变成工人、手工业者、以及商业大繁荣后的配套服务业人员。

再长远些,

还可以赠送良田和房屋为条件,把多余的人力迁到边疆戍边垦荒或者南洋垦殖,一举两得。

……

1778年的初春,

李郁大刀阔斧的执行了一系列变革。

趁着自己威望高,帝国尚幼,广袤占领区白纸一张,什么“惊世骇俗”的措施都可以大胆推行。

治下无人敢反对,更无利益小团体绊脚。

而帝国的路径在初期一旦定下来了,后面也就顺理成章的按照既定轨道运行。臣子们想另辟路线,也不是那么容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