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下午上课还有半个小时,我拿着《金匮》这书跑回了学校,因为下午有一节音乐课和美术课,我想在这两门课上看一下书,反正这两门课专业老师也没有,基本上都是学生自习,只要不吵闹,老师也不管。
下午在美术课上我正在看《金匮》时,我们的美术老师(说是美术老师,其实这老师的专业是地理,他不会画画,只是每堂课来维持秩序的)韩老师看见了我在读书,他走下来拿着我的书看了一会,对我问道:“杜博文,你能读懂这书吗?”
我回道:“会呢,我师父从小教我文言文,现在我读文言文的书跟读白话文的书差不多。”
韩老师说道:“那你说说‘上工治未病’是什么意思?”
我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意思是最好的医生在疾病还没发作时就着手治疗,这句话出自《黄帝内经》,原话是‘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韩老师用赞赏的目光看着我,继续问道:“那你说说‘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这句话中的‘五常’是什么意思?”
我思索了一下,说道:“这里的‘五常’可以解释为‘金木水火土’五行,因为在中医上‘金木水火土’对应人体五脏。”
韩老师继续往后翻了几下后,问道:“这里的‘瓜蒌桂枝汤’中共有六味药,你解释一下这六味药的主治。”
我接过书看了一眼,这六味药分别是“瓜蒌根、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我说道:“这第一味药‘瓜蒌根’,因其色白故入肺,味甘入脾,又因其性寒味微苦,所以此药入肺滋阴润肺,入脾胃生津止渴,总结起来此药是清热泻火生津的药。
这第二味‘桂枝’味辛甘,性温,此药辛甘发散为阳药,主要是功效是发汗解肌,温通经脉,这在‘桂枝汤’中能体现出来,除了这两个功效,此药也可助阳化气,平冲降气,这在‘桂枝加桂汤’中能体现。这第三味‘芍药’……。”
韩老师摆了摆手,打断了我,说道:“好了,你到我们办公室走,我俩好好聊一会。”
我点了点头。
韩老师对班长吩咐道:“管好班级的学生,不要让学生吵闹……。”
进入办公室后,韩老师给我倒了一杯水,让我坐在他对面办公桌上,问道:“杜博文,我想问一下,这疾病究竟是怎么来的?”
我思索了一会后回到道:“中医学上,针对疾病的来源分为三类,分别为‘外因所致’、‘内因所致’、‘不内不外因’所致。这外因是指大自然的‘风寒暑湿燥火’六气,这在中医上也叫‘六邪’,这内因是指人的‘喜怒思忧恐’五种情志,这不内不外因指的是跌打摔和虫兽等外力作用。”
韩老师点了点头,问道;“这怎么治疗啊?”
我回道:“外因‘六邪’所致的疾病,可以用中草药治疗,因为中草药就有去风、去寒、去热、去水、去火、润燥等的药,就像刚才的那位‘桂枝’就是去风散寒的药,‘瓜蒌根’就是清热泻火润燥的药,又比如石膏是去热的药,黄芩黄连等是去火的药,泽泻猪苓等是去水的药等等。
内因所致的病,简单讲来可以从五脏五行相生相克入手,因为心主喜、怒主肝、思主脾、忧主肺、恐主肾,如果病人过怒就会伤肝,因为肺金克肝木,所以忧能制怒,依次往下推就行,在用药方面也是对应五脏相生相克用药。
五脏对应的药是色白味辛入肺、色红味苦入心、色青味酸入肝、色黄味甘入脾、色黑味咸入肾,除此之外,还要结合虚实寒热辩证。
但据我师父讲,内因所致的病在临床上不光要对症下药,而且还要辅助心里暗示治疗,内因造成的病最复杂,最不好治,因为这又涉及到人的灵魂方面。
至于不内不外因所致的病,就要涉及到推拿按摩、正骨伤科等方面的技术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