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书小说

读读书小说>古邑侠踪原文 > 第13章 使命(第2页)

第13章 使命(第2页)

一轩一楼,一东一西,镇住了这个小县城。

稍有古典诗词修养的人,一听秦时月这名字,便会想到初唐着名边塞诗人王昌龄的名篇《出塞》,想到里面“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名句。

当初父母亲为秦时月取名,正是受这首诗的影响,希望他能为国尽忠,而不是相反。

相反的是什么?祸国殃民吧。

父母之所以要强调这个对比,原因并不复杂,因为秦家的历史上,有个秦桧。

从族谱上看,秦桧并非秦时月的先祖,但一笔写不出两个“秦”字,同姓总是事实。

听父亲说,自从南宋出了个秦桧,很多秦姓子孙都以自己的姓为耻,有些就悄悄地改了姓。

秦时月的曾祖父也曾议论过这件事,但最后的结论是:祖姓不改,引以为鉴。

先祖们还举了一个例子,来证明姓氏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为人。

谁的例子?乾隆时的状元秦大士。

秦大士在杭州游岳王庙时吟过一副对联:

人从宋后羞名桧,

我到坟前愧姓秦。

结果一吟成名。

名就名在有自知之明,不遮家丑。

是啊,有愧不等于就是有过,有愧方会知耻而后勇,发愤砥砺前行,努力报效祖国。

秦时月由此对这位秦大士刮目相看,结果发现他的文才甚是了得。

这位状元郎出身的官员,曾在南京燕子矶有题壁:

渔火只疑星倒出,

钟声欲共水争流。

又在游秦淮河之后,写过一首诗:

金粉飘零野草新,

女嫱日日枕寒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伤心曼莫悲前事,

淮水而今尚姓秦。

秦时月诵读之下,一时惊为天人——这文才,足以压倒古今才子一大片了。

至于秦桧,秦时月从小就把他当作反面典型来激励自己。

激励的结果是:每次考试,各门功课的总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18岁考入黄埔军校,21岁毕业,至今已在第三战区司令部工作两年多。

来秦梦挂职锻炼前,省委组织部官员找他谈话,说:“你此去是挂职锻炼,虽是闲职,但完全能够有所作为。譬如,可以调查一下日军失踪事件的来龙去脉,即使没有答案,提出几种可能性来,也是好的。再譬如,新四军游击队在壶溪一带很是活跃,你如果能够摸清他们的活动情况,也会有助于国军的军事行动。”

对于日军失踪一事,他确实是深怀好奇,很想作一探索。而对于侦查新四军的活动,他内心是排斥的,打算消极应付了事。

战区长官更是重视他的这次挂职。

“冈村宁次走了,还有一个人来了,并且更难对付。”长官看着窗外的栾树,忧心忡忡地说。

那栾树的叶子金黄,树底下还落满了金黄的花籽。

秦时月诚恳地望着自己的长官。

“他就是毛泽东,字润之。”长官神色凝重地看着他,然后无奈而沉重地摇了几下头。

秦时月当时想,长官也是,怎么能将冈村宁次与毛泽东相比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