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书小说

读读书小说>追光者电视剧历史背景是什么 > 第169章 和珅争斗智慧与财富较量二(第1页)

第169章 和珅争斗智慧与财富较量二(第1页)

和珅与大臣争斗智慧较量。

刘墉,民间称其为“刘罗锅”生于1720年,山东诸城(今山东高密)人,出身名门望族。其曾祖父刘必显是顺治年间进士,祖父刘棨是康熙年间进士且官至四川布政使,父亲刘统勋为雍正年间进士,官至东阁大学士兼首席军机大臣。良好的家庭背景使刘墉自幼受到良好教育。

乾隆十六年(1751年),刘墉以恩荫举人身份参加会试和殿试,中二甲第二名进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等职。

乾隆二十年(1755年),因父亲办理军务失宜,刘墉被一同革职提交刑部。面对敌人进攻提议“先撤”,被乾隆猜疑与对方勾结。刘墉受父亲连累,一家都被下狱关押了将近两年。

后来乾隆下令将他们一家释放,但刘墉被降级且此后二十多年一直被外放。次年,他被提拔为安徽学政,后又调任江苏学政。在江苏学政任上,他积极整治科场积弊,还向乾隆报告官员不作为,受到嘉许。

刘墉引发的文字狱“阎大镛案”和“一柱楼诗案”。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江苏监生阎大镛逃粮拒差,有人禀报其曾烧毁诗文,刘墉认为其中必是有忤逆之词,于是将案件上奏。后来在阎大镛所作的《俣俣集》中,查到内容愤愤不平,讽刺官吏,甚至直称皇帝名讳和庙号。最终阎大镛被乾隆治以忤逆之罪斩首。

刘墉因奏报有功,于次年升任太原知府,是刘墉仕途上的一个转折点。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江苏东台县举人徐述夔之孙徐食田与同里蔡嘉树因地产纠纷,蔡嘉树告发徐家收藏其祖父徐述夔有禁书文字《一柱楼诗》。

徐食田主动上交该书,布政使陶易认为无违禁之语,但刘墉得知此事后上报乾隆。乾隆发现诗集中有“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等被认为是大逆不道的语句。

已经去世的徐述夔、徐怀祖父子二人被开棺挫碎其尸、枭首示众;徐食田、徐食书兄弟斩监候,秋后处决;徐述夔家族中,年16岁以上者皆处斩,15岁以下男丁以及女子,皆付给功臣之家为奴,共牵连徐家200余人。为《一柱楼诗》校对的徐首发、沈成灌等人斩监候,秋后处决;为《和陶诗》作跋的毛澄杖一百、流三千里。是清朝着名的文字狱大案之一,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江苏布政使陶易初拟斩立决,后改斩监候,押送到北京后病死;扬州知府谢启昆办案迁延,发配军台效力;东台知县涂跃龙革职,杖一百,徒三年等。刘墉因及时上奏有功,调到北京,任户部右侍郎,随后又调吏部右侍郎,之后升任湖南巡抚,从此官运亨通。曾为徐述夔立传的原礼部尚书沈德潜也被革去所有官爵和谥典,撤去乡贤祠牌位,推倒墓碑,磨掉碑上御制文字。

刘墉在书法上成就斐然,是清代着名帖学大家,与成亲王、翁方纲、铁保并誉为清代四大书法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着有《石庵诗集》。

刘墉比和珅大30多岁,乾隆二十年(1755年)刘墉被贬外放的二十多年里,和珅还未出生。直到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刘墉奉旨回京,此时他已63岁,和珅30出头,两人才第一次见面。

刘墉回京后,参与了山东巡抚国泰舞弊案的查办,国泰是和珅的党羽,刘墉秉公断案,让国泰服法,回朝后还把和珅包庇国泰、给国泰送信的事上奏乾隆,但皇帝无意追究。

此后,刘墉意识到自己不是和珅的对手,为明哲保身,行事风格变得圆滑。在与和珅的官场较量中,更多是暗中的周旋。和珅深受乾隆宠信,权势滔天,担任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等数十个重要职务,是乾隆朝除皇帝外的第一号人物。

刘墉虽位居宰臣之列,最高为正一品,嘉庆二年(1797年)被授予体仁阁大学士,但终其一生都未能进入军机处任职,实际权力相较于和珅要小。

和珅在朝廷中飞扬跋扈,刘墉虽看不惯其结党营私、贪污腐败等行为,却也无可奈何,心中常有闷气。

不过,刘墉也会在一些事情上采取策略,在“癸未春首”,刘墉曾趁着天降雨雪,和珅应召入宫途中,特意穿上旧衣物,在和珅必经之路上等着,当和珅到时,刘墉命人执持名帖拜谒,使得和珅不得不回礼,在泥雪中弄脏衣服。

嘉庆四年(1799年),乾隆爷驾崩,和珅失去靠山。已80岁高龄的刘墉迅速收集证据,查明和珅及其党羽罪行20条,上报朝廷。最终,和珅被嘉庆下令处死。

嘉庆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805年1月24日),刘墉于北京驴市胡同家中逝世,享年八十五岁。去世的当天,他还曾到南书房当值,晚上还开宴会招待客人,最终“至晚端坐而逝”。刘墉死后被追赠太子太保,谥号文清,入祀贤良祠,赐祭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刘墉一生历经乾隆、嘉庆两朝,为官清廉,在政治、书法、文学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成就和影响力,其结局可算得上是寿终正寝、功德圆满。

礼亲王昭琏在《啸亭杂录》里记录百姓把刘墉比作包拯;清代诗人袁枚也曾称赞刘墉不畏强权,吏民叹服。

和珅在乾隆朝后期权势滔天,大肆敛财,卖官鬻爵,结党营私。他的为官理念是以权谋私,追求个人财富和权力的最大化。而刘墉则秉持着传统儒家的为官之道,以民为本,清正廉洁,致力于为百姓谋福祉。这种理念上的巨大差异,使得两人在许多政策和事务上产生了激烈的冲突。

和珅往往主张以高压手段搜刮民脂民膏,以满足朝廷的财政需求和自己的私欲。而刘墉则主张轻徭薄赋,安抚百姓,通过发展经济来增加财政收入。这种不同的治理理念导致两人在朝廷上经常争论不休。

和珅作为乾隆皇帝的宠臣,掌握着巨大的权力,在朝廷中几乎无人敢与之抗衡。然而,刘墉并不畏惧和珅的权势,他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家族背景和正直的名声,两人在权力的争夺上表现得十分明显。得两人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刘墉以机智聪慧着称,在一些场合下,刘墉会用幽默的语言和巧妙的计谋来讽刺和珅的贪婪和腐败,让和珅在众人面前出丑。而和珅也不甘示弱,他会利用自己的权力和阴谋来对付刘墉,试图打压他的势力。

有一个传说,刘墉曾在一次宴会上,用对联巧妙地讽刺了和珅的贪婪。和珅出上联“三斤四两五花肉”,刘墉立即对出下联“五两六钱七把葱”,暗示和珅贪污腐败,物价虚高。

纪晓岚,出生于雍正二年,直隶河间府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他以博学多才、机智幽默闻名于世。

年少时,纪晓岚便有“神童”之称。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其父纪容舒调任户部,将他带去北京。

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纪晓岚返回家乡参加童子试,四年后参加科试,进入河间郡庠就读。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乡试第一,后入京应会试,却未能中举。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他再次参加会试,中第二十二名,殿试中取二甲第四名,成为庶吉士,进入翰林院,后应散馆考试,被授予翰林院编修之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