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仪殿是举行所谓“内朝”的地方。水印广告测试水印广告测试内朝是一种皇帝与小范围臣僚共商国事的仪式,通常只有少数决策大臣,即皇帝的亲信才有资格参加。所以朝仪比较简单,也非常随便。
今天的内朝依然很随便,气氛却很不随便。
前几天李泰跟李世民聊天的时候,提起要大力推行科举制度,为国家广选良才。
科举这回事,在隋朝的时候就出现了,但是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推行,是武则天把科举推行下去的。
李泰当然知道科举制度一经推行,就伴随着整个封建社会时期,直到满清晚期,科举才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提建议就要提有用的,科举能在这个时期被推行下去,必然有它生长的土壤。
李世民也不是傻子,稍微一动脑就想得明白,推行科举制会有多大的好处。
“如果科举制度能够成为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世袭的官僚家族就会没落下去,国家的权力就会更加集中于朝廷之手。”万千理由之中,最为打动李世民的就是这一条。www。
皇帝最担心什么?当然是最担心皇权分化,最担心那些世袭的官僚家族越来越庞大。那些官僚家族开始的时候都是功臣良将,到后期就全是国之蛀虫。
今天的内朝,李世民主要就是议这件事的,阻力是有,有的人生怕触动到大官僚家族的利益,会惹出是非,会生出乱子,但是经过几番谈论,终于顺利的定了下来。
这时候李世民突发奇想的提出,凡是参加科举的人,书法必须要好,单纯的卷面整洁是过不了关的,要求字必须写得形神兼备才可以。
他认为字写的不好的人,一定是在做假学问,连字都写不好,说明不够用功。
李泰在一边老老实实的看着他们君臣开会,他每次都跟泥塑木胎似的坐着。听政嘛,带耳朵来就行了,嘴暂时没带来。
李世民提出要大力推行科举制,魏征第一个站出来表示支持。李世民提出字必须写出美感来,要有艺术性,魏征第一个站出来表示反对。818小说
魏征的嘴皮子真不是白给的,几句话把李世民给抢白的面红过耳。
李世民认为科举这么大的事,这么一条通天的大道,想走上来必须得有个门槛,而书法就是第一道坎。
字如其人,字写的不好,说明人也不会好到哪里去,而科举出来是要当官的,当官的人连字都写不好,那还有什么才干?
魏征认为文字只是一种符号,是用来传达信息的工具,科举试卷上对文字的要求就仅限于正确书写,只要字没写错,就不能算错。
书法则是一门艺术,和唱歌、跳舞一样,写再怎么好,也不过就是赏心悦目而已,是娱乐的一种手段,不能成为选拔贤才的标准。
魏征觉得如果一个人真的有大才的话,别说字写的不好,哪怕不会写字,都应该破格录用。
魏征甚至直言“上有所好,下必趋之。”如果举国上下的臣民百姓都沉迷于书法,还干点正事不了?
李泰听到这句话,悄悄的瞟了魏征一眼,心里暗暗赞同他的说法。提起书法家,就数初唐最多,这绝对跟李世民酷爱书法有直接的关系。
李恪、李泰都是书法家水平的,连同现在还在襁褓中的小公主,长大了也是以“飞白书”名闻于世的,武则天更是有名的书法家。
朝中臣子更是个个书法精进,半朝臣子都是书法家。
李世民真觉得自己有理,而且这事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对卷面上的字要求严格一点而已,这就不行了吗?就值得魏征这么大惊小怪的跟自己一顿秀口才?
李世民被气得七窍都快冒出烟来了,魏征还不停嘴的在说。李世民环视一圈,也没个人帮他说句话,他就看向李泰。
本以为李泰是自己的亲儿子能站出来替自己说句话,可一看到他,突然想起来,李泰曾对李治说过,字写的好不好一点关系都没有,只要会治国,不会写字都行。
李泰这话跟魏征说的如出一辙,看来李泰是绝不会向着自己说话的了,他就看着李泰叹了口气。
“魏大人。”李泰就像是被那轻轻一叹的气给吹起来的一样,他起身冲着魏征深深一揖:“恕我冒昧,斗胆插句嘴。”
李泰比鬼都机灵的人,李世民都瞅着他叹气了,明显是对他的沉默感到了失望。
老爹正挨魏征的批评呢,他对自己失望还能是因为什么事?总不会是希望自己帮着魏征骂他吧?肯定是想让自己替他圆个场的。
“魏王请讲。”魏征这几个月下来,对李泰的看法改变了不少,对他比以前客气多了,不过也没打算给他多少面子。
他要是替皇帝说话的话,那骂他就更方便了,更不需要斟字酌句了,完全可以大大方方的教训他。
李泰站直之后,微微的低下头,眼观鼻、鼻观口,一副恭谨的模样:“父皇说字如其人,吾甚以为是。”
李世民一听这话,嘴角立马开始上翘了,看到儿子站出来维护自己,感觉很是舒心。
魏征则老脸一沉,很是不悦,不过也没急着开口,只是瞪了李泰一眼。
“取才自当取贤,不当取貌,但起码也得是五官端正方好,魏大人,您说是也不是?”李泰的想法其实跟魏征是一样的,他只是换个方式来说。
儿对父,臣对君,说话总要讲个方式方法,不能一味的硬钉子往上扎,像魏征这样的,说实话也就是遇上李世民这么个皇帝,换个主子早剁碎他了。
“嗯。”魏征也挑不出李泰的话有什么毛病,也不想顺着他说,就“嗯”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