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书小说

读读书小说>满唐华彩好看吗 > 第342章 西南(第2页)

第342章 西南(第2页)

“郑回?”

杜五郎想了想,依旧是没有印象。

明经科没有进士科那么风光,及第之后也未曾集宴。且他毕竟是春闱五子之一,来往的都是李栖筠、刘长卿这些才名远扬的进士。

“郑回就是那个……自称是荥阳郑氏,其实家里穷得揭不开锅,高高瘦瘦,比我们大三五岁,长得有我四成俊俏,你想起来了?”

“好像是有那么一个人。”杜五郎奇道:“我都不识得他,你如何识得?”

“他求我帮忙谋的官啊!”杨暄理所当然道,“我为他谋了一个县令哩。”

“噗。”

杜五郎一口酒不小心喷出来,连忙擦了,讶道:“县令?我都只是县尉。”

“真是县令。”杨暄道,“西泸县令,我记得很清楚,我把他给我的钱给阿爷。阿爷让我给他选个官,我一看有个县令,就替他选了。”

“西泸?”杜五郎思忖着,迟疑问道:“不会是……巂州的西泸县吧?”

“我哪知道,反正,我近来才知道,离南诏挺近的。要不然,郑回也不会被南诏掳走了。”

杜五郎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又无话可说。

“你看我做什么?”杨暄道,“怪我不给你谋官?郑回给我使钱了,你又没有,他可是举贷给我阿爷送了礼。”

“举贷?”

“是哩,问通善寺的典座借了一百贯,约好以每月的俸禄偿还。如今他被掳了,连本带息都还不上,秃驴们还要钱要到我头上来,该杀!”

杜五郎倒是听得懂,长安城中的借贷,除了东、西两市里的柜坊之外,寺庙放贷最为方便,因佛家不沾铜臭,称为“香积钱”,其实,本金称“功德”,利息称“福报”。

这都是长安老规矩了,如今薛白、杜妗的丰汇行,插手的便是这桩生意,因而杜五郎知道,但他再一想,郑回当时谋官时还没有丰汇行,利息……哦,福报想必是不低的。

“我算算啊。”

杨暄掰着手指头算了老半天,喃喃道:“天宝七载,到九载,哎呀,反正秃驴们问我要两百贯,我才不给。”

“不给会怎么样?”

“不给,他们就要将郑回的阿娘、弟弟妹妹都卖掉呗。”

“岂可如此?”杜五郎道:“他远赴边陲,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郑回被俘而不是死守,家眷不落罪已经算好的了,谁还能替他还钱?”

~~

南诏。

风从洱海的水面上拂过,极远处,洱海与苍山的交界之处,正在修建一座关城。

络绎不绝的队伍涌向太和城。

太和城中,王城兵所中有一间大牢房。

郑回躺在肮脏的茅草上,望着从墙缝中透进来的一缕阳光,思绪已回到万里之外的长安。

他家在通善坊,是个租赁来的二进小院,前院养了鸡,他阿娘每天都会喂。他阿娘其实出身于太原王氏,年轻时也是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后来虽然家道中落了,也从不忘教导他们兄妹三人礼仪。

幼年丧父,他在阿娘含辛茹苦地拉扯下长大,寒窗苦读,好不容易中了明经,举债补阙,结果如今身陷囹圄,也不知家人要如何是好……

“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

“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郑回喃喃念着诗,忽觉得记忆里的长安模糊了起来,抹了抹眼,才发现自己眼里已满是泪水。

忽然。

牢房的大门被打开,有人往这边走来。

“县尊,你还好吗?”

“如之?”郑回挣扎着站起身来,趋步到栏杆边,目光看去,来的果然是西泸县中的户曹主事高如之。

“县尊,云南王信守诺言,没有杀害县城百姓。”高如之赶到牢栏,郑重执礼道:“明府以一人之力,保全一县父老之性命,功莫大焉,请受我一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