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书小说

读读书小说>古代姓丁的历史伟大人物 > 第234章 高迎祥 初代闯王的悲壮征程(第1页)

第234章 高迎祥 初代闯王的悲壮征程(第1页)

一、揭竿而起

崇祯元年(1628年),正值明末社会动荡不安之时,朝政腐败,自然灾害频发,尤其是连续多年的饥荒使得民间哀鸿遍野。面对这样的困境,农民们开始寻求生存之道,纷纷发出“与其坐而饥死,何不盗而死”的呼声,起义的种子开始在各地萌芽。

高迎祥,这位出生于陕西安塞(今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的人,原本以贩马为业,在当地颇有名气。他不仅精通骑射,而且臂力过人,这让他在战场上能够身先士卒,鼓舞士气。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迎祥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揭竿而起的道路。

1628年,高迎祥在自己的家乡安塞率先举起了反抗的大旗,率众起义。起初,他的部队规模并不大,但凭借着个人的魅力和出色的军事才能,很快就吸引了一大批同样渴望改变命运的农民加入。高迎祥的部队逐渐壮大,他们开始在延庆府一带活动,对周边的官府构成了威胁。

高迎祥在战斗中穿着白袍白巾,这不仅是他个人的标志,也象征着他的部队与众不同的精神风貌。他亲自带领部队冲锋陷阵,每一次战斗都身先士卒,这种勇敢无畏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士兵们的斗志。在高迎祥的带领下,起义军不断地扩大影响范围,他们以灵活的战术和高昂的士气,在多次战斗中取得了胜利。

二、乘胜追击

崇祯三年(1630年)十一月,高迎祥与王嘉胤、王自用的部队会合,共同东渡黄河进入山西。不久之后,王嘉胤在崇祯四年(1631年)六月遇害,这一事件促使陕晋地区的各路义军结成了三十六营,高迎祥成为了其中一位领袖,并被尊称为“闯王”。此时,李自成和他的侄子李过、张献忠等人的部队也加入了进来,使得义军人数迅速膨胀到了二十万人。他们分道扬镳,先后攻克了宁乡、石楼、稷山、闻喜、河涧等多个州县。

崇祯五年(1632年),高迎祥与马光玉、张献忠、李自成等人联合攻打蒲州、大宁、阳城等地。同年八月,他们又成功攻克了大宁、隰州、泽州、寿阳等地,整个山西地区为之震动。明廷为此撤换了巡抚宋统殷,并派遣了大量军队前来镇压。面对明军的重兵包围,高迎祥率领部队采取了灵活的战术,先是放弃了泽州和寿阳,随后率部南渡太行山,攻下了济源、清化、修武等地,包围了怀庆,并潜入西山,直逼顺德、真定,甚至逼近了京城,引起了京城内的恐慌。然而,高迎祥的部队在与明将卢象升的交战中受到了阻击,不得不回师太行山区。

崇祯六年(1633年)正月,高迎祥等人攻破了房县和保康,进入四川。二月时,他们攻占了夔州和大宁,但在这里遭到了四川石砫宣抚使秦良玉的抵抗。于是,高迎祥将部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继续在湖广地区作战,而他自己则率领主力部队突破敌军防线,进入了陕西南部。六月,王自用在河南济源病逝,高迎祥则率军奇袭太行山脉,沿摩天岭西下抵达武安,击溃了明总兵左良玉的部队,并乘胜夺取了怀庆、彰德两府,进而进攻卫辉。

崇祯七年(1634年),明廷任命陈奇瑜为兵部侍郎,负责总督山陕、河南、湖广、四川的军务,企图四面包围夹击义军。高迎祥和李自成的部队不慎陷入了兴安的车厢峡。由于连续两个月的大雨,部队损失惨重。在危急时刻,高迎祥采纳了部将顾君恩的建议,决定假降以迷惑敌人。随后,他们率部从汉中渡过了栈道,进入了宝鸡,突然出现在关中地区。此时,明廷正准备庆祝彻底消灭义军的消息,得知义军成功突围后,朝中大臣纷纷上奏指责陈奇瑜,结果陈奇瑜被削职并流放到边疆,由洪承畴接替其职位。

崇祯八年(1635年)一月,高迎祥召集各路义军首领在荥阳举行大会,共同商讨应对明军的战略。会上采纳了李自成提出的分兵作战策略,决定分路攻击明军。高迎祥、李自成和张献忠等人向东进发,攻克了霍丘、寿州、颍州等地,并杀死了州判赵士宽、尚书张鹤鸣。随后,他们乘胜追击,攻占了凤阳,焚毁了明朝皇陵,杀死了留守朱相国,斩杀了指挥袁瑞征、吕承荫、知府颜答暄、推官万文英等人,释放了百余名囚犯。这一消息传到京城,崇祯皇帝几乎惊恐致死,穿上了素服,在宫殿内哭泣并向祖庙祈祷。

同年四月,高迎祥和李自成向西进军归德,与罗汝才、惠登相等人的部队会合,再次进入陕西。五月,高迎祥与各路义军会师,集结了二十万兵力,直接威胁西安。但由于洪承畴和曹文诏的坚守,高迎祥转移攻势,向平凉进发。在宁州湫头镇设下埋伏,诱杀了明将艾万年、曹文诏。七月,他们再次向西安挺进,但未能得手,于是转向武功。八月,他们攻打扶风、岐山等地。九月,高迎祥、李自成和张献忠联合部队,在关中与洪承畴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十月,由于战事不利,张献忠等部队出潼关,分兵东进。高迎祥和李自成则在渭南、临潼等地与明军激战,然后越过华阴南原绝岭,从朱阳关而出。十一月,高迎祥、李自成和张献忠在河南阌乡会师,共同攻打左良玉的部队,随后夺取了陕州,直逼洛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三、兵败被杀

崇祯九年(1636年)一月,高迎祥与李自成率军攻打庐州,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包括含山和和州等地,期间杀死了知州黎宏业和在籍御史马如蛟等人。随后,他们围攻滁州,与明军将领卢象升、祖宽、罗岱、杨世恩等部在朱龙桥激战。虽然战事激烈,但高迎祥的部队并未能攻克寿州,于是转向北上,进入归德地区。

二月,高迎祥与李自成继续向东推进,攻占了密县,接着攻破了登州,并在战斗中击杀了明将汤九州。随后,他们继续向邓州、郧阳等地进军。到了三月,高迎祥与李自成分兵行动,高迎祥带领一部分部队由郧阳、襄阳进入兴安、汉中地区,并在那里与张献忠的部队会师。

五月,高迎祥再次率军进入湖广地区。然而,到了这年七月,形势发生了剧变。高迎祥率领部队出南山,意图直驱西安。然而,当他们行至周至县黑水峪(今陕西省周至县黑河水库附近)时,遭遇了陕西巡抚孙传庭的伏击。这场伏击战对起义军来说是一次灾难性的失败,高迎祥在战斗中负伤,最终在山洞中被俘。与他一同被俘的还有他的心腹将领刘哲和黄龙。至此,高迎祥麾下的几万大军已经彻底崩溃。

高迎祥被捕的消息很快传到了京城,但崇祯皇帝起初不敢相信这个消息。直到高迎祥被押解到京城,崇祯才确认了事实。高迎祥随后在北京被凌迟处死,这对明廷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的胜利。高迎祥的牺牲标志着初代闯王时代的结束。

高迎祥的生命历程充满了传奇色彩。在这七年的时间里,他带领起义军横扫西北,征战中原,虽然未能实现最终的目标,但他无疑是那个时代的一个杰出人物。然而,无论是科学的角度还是宿命论的观点来看,高迎祥的最终失败似乎都难以避免。对于崇祯皇帝而言,高迎祥的死似乎给了他一丝希望,让他相信自己有能力挽救明王朝的命运。然而,历史的发展表明,即使高迎祥的死暂时缓解了局势,明末的动荡并没有因此停止。起义军在高迎祥牺牲后,推举李自成为新的“闯王”,继续与明廷对抗,直至明朝的覆亡。

结语

尽管高迎祥最终未能建立起稳固的政治实体,但他的起义行动极大地动摇了明王朝的统治根基。影响深远:高迎祥的事迹激励了后来者,特别是他的副将李自成,后者继承了他的遗志,最终建立了大顺政权。

喜欢古代历史着名人物请大家收藏:(www。cwzww。com)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