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书小说

读读书小说>民国大文豪txt > 第131章 还想帮忙(第1页)

第131章 还想帮忙(第1页)

白景琦听他这么问,初时还不知对方为何有此一问,但当他看到对方那像极了饿狼见了肉一般的热切眼神之时,才明白过来对方的心思。

白景琦笑着打趣道:“贤弟,你这是惦记上我那几本书了吧?我就知道你们这些大知识分子,总是对这些古籍情有独钟。”

其实此时的《永乐大典》,像其他的诸多国宝一样,并未受到这个风雨飘摇之中的国家的重视。

自清末民初开始,它就已经正式进入书籍流通市场,而且起初价格并不高,交易也比较频繁,交易记录十分丰富。很多外国人和外国的文化机构也已经开始有意搜集该书残册,而且出价颇高,这就导致了国宝的进一步外流。

到了此时,《永乐大典》残册的流通价格还在逐渐上涨,每册的价格大约在百两银元上下,但是关键是有价无市,大多面世的残册大多都已经有了主人,没有人会轻易出手。

李斯年见状,急忙表示:“让七哥见笑了,我这确实是见猎心起,若你愿意割爱,我愿出高价购买。”

白景琦笑了笑,摇头道:“我见贤弟也是家世显赫,你应该知道这种藏品对一个家族的意义。一般不是家族危机之时,是不会有人轻易出手的。”

李斯年说道:“倒是我唐突了。”

白景琦想了想说道:“其实十几册的图书也就是一两千两银子的价值,要说送给贤弟也无妨,也不算埋没,但是我爷爷当年买来就是想要当做传家之用的,即使我身为后人,也不能轻易将其送人或是变卖。”

听到这里,李斯年心中不免有些失望,但他也明白白景琦的难处,只得无奈地点了点头。

但是白景琦突然话锋一转,说道:“不过,哥哥我最近确实有一件棘手之事,如果贤弟能够助我一臂之力,解决此难题,我便做主将手中余下的那些《永乐大典》残册,全部赠予贤弟。”

李斯年听闻此言,心中明白所托之事必是极难,但他仍旧抱着一线希望,询问道:“七哥请明示,我虽不才,但定当竭尽所能。无论能否得到那些残册,我都理应帮忙的。”

于是,白景琦问道:“不知贤弟和逊帝溥仪是否认识?”

李斯年闻言,不禁一愣,心中疑惑万分,这怎么还扯到宣统皇帝身上去了。

白景琦没等他回话,继续说道:“我刚才已经和贤弟说了,我们白家的药材铺子主要进项之一就是和宫里的生意,我们家做这药材的皇商已经都快近百年的历史了,我白家的大部分名声也是由此而来。”

李斯年点头称是。

白景琦继续说道:“但是自从溥仪退位之后,宫里还欠了我们白家二十多万两银子的药款一直要不回来,他溥仪退了位,但还是可以吃香的喝辣的,可是我们这些围着宫里转的商家们就被坑苦了,这银子要是能要回来也能解一解我们白家的燃眉之急。”

有道是“乱世黄金,盛世古董”,现今的华国政权依旧处在动荡的风口浪尖,对于像白景琦这样的生意人来说,黄金的价值自然不言而喻。

他心中盘算着,如果能从宫里追回那笔注定打了水漂的欠款,哪怕只是部分,对于白家来说也无疑是雪中送炭般的帮助。

白景琦深知此事的难度,即便是李斯年这位贤弟有办法,也免不了要上下打点,耗费心力。因此,他坦诚地说道:“李贤弟,我并不奢望能够全部要回来,能要回个五六成的话,我便心满意足了。”

李斯年沉思片刻,点了点头道:“我会尽力想办法的。”

他看了看手表,发现上课时间快到了,便说道:“抱歉,七哥,一会儿我得去上课了,就不留你了。敬业就先跟着我,我会找机会和他好好谈谈,尽力教导他。至于讨款的事,一旦有了眉目,我会立即联系你。”

白景琦连忙站起身,拱手道:“今天真是叨扰贤弟了。改天我做东,感谢你的帮助。敬业这孩子就拜托给你了,若他不听话,你只管责罚便是。我这就告辞了。”

待白景琦走后,李斯年手中捧着两本《永乐大典》,爱不释手。他深知这两本书的珍贵,放在办公室内怕是不安全,便找来几张报纸将两册图书仔细包裹起来,垫在讲义下面,小心翼翼地拿到教室去了。

由于白景琦来访的耽搁,李斯年走到教室时,已经有些迟到了。

他轻轻推开教室门,热闹的教室氛围扑面而来,让他不禁怀疑自已是否走错了地方,怎么会有这么多人?

记忆中,周三的课堂上仅有六七十人而已,座位间尚有余裕,而今眼前这熙熙攘攘的景象,让他倍感惊讶。

原本宽敞的教室此刻座无虚席,甚至还临时多加了一些座椅,以满足听课学生的需求,粗略估计,教室内至少有上百名学生。

在人群中,李斯年看到了白敬业的身影,这位学渣果然选择了后排一个角落处,和自已在米国留学时一样,主打就是一个不引人注意。

李斯年还看到了沈从文,那个上节课让自已颇感尴尬的学生。李斯年微笑着打趣道:“呦,这不是沈同学么?今天怎么有兴致来听这门课了?可千万别是又走错教室了吧。”

沈从文听后,脸上露出了一丝尴尬。

原来,自从上节课听了李斯年的《大国崛起》课程后,沈从文便被李斯年那幽默风趣、知识渊博的讲课风格所深深吸引。课后,他还留下来向李斯年请教了很多问题,不仅涉及课程内容,还包括了一些他在军队中一直未能解开的疑惑。李斯年的回答也没让他失望,令他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对于今后的道路豁然开朗。

最后,沈从文还向李斯年请教了一些文学创作上的疑惑。令他惊诧的是李斯年竟然也是很懂的样子,给了他很多专业的建议,对方还提到了名为“新感觉派”的新奇创作手法,让沈从文大开眼界。

不过,沈从文对于“新感觉派”这种新潮前卫的创作方式并不完全认同,他更倾向于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乡土文学创作手法。

临了,李斯年看他对于文学创作似乎很感兴趣的样子,还热情的邀请他周末来学校参加胡适之先生组织的诗会,这让沈从文十分兴奋。

课后,沈从文向他人打听了李斯年的《明史》课程时间,打算抽时间也过来听一听。李斯年通过这节课,以渊博的学识和幽默的谈吐给沈从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沈从文还从他人口中得知,坐在前排的那位面容姣好,身材婀娜的女生,竟然是李斯年的新婚妻子。

这让此时还孑然一身的乡下穷小子沈从文心生羡慕,他暗自发誓,将来也要成为一名老师,也要找一位如此美丽且有才华的妻子,用自已的文字和才情去征服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