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书小说

读读书小说>古代著名历史人物的故事 > 第24章 达尔文 从贝格尔号到物种起源(第1页)

第24章 达尔文 从贝格尔号到物种起源(第1页)

一、天才降生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 于1809年2月12日出生在英国。达尔文的祖父曾预示过进化论,但碍于声誉,始终未能公开其信念。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地的医生,家里希望他将来继承祖业。

二、求学之路

1825年16岁时便被父亲送到爱丁堡大学学医。

因为达尔文无意学医,进到农学院后,他仍然经常到野外采集动植物标本并对自然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父亲认为他“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一怒之下,于1828年又送他到剑桥大学,改学神学,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尊贵的牧师”,这样,他可以继续他对博物学的爱好而又不至于使家族蒙羞,但是达尔文对自然历史的兴趣变得越加浓厚,完全放弃了对神学的学习。在剑桥期间,达尔文结识了当时着名的植物学家J。亨斯洛和着名地质学家席基威克,并接受了植物学和地质学研究的科学训练。

三、婚姻

达尔文的性格温和,善于倾听,这使他在社交场合中颇受欢迎,尤其是与女性的交往。1839年,他向从小认识的表姐艾玛·韦奇伍德求婚。艾玛比达尔文大一岁,是达尔文母亲的侄女。艾玛一口答应了达尔文的求婚,她或许看到了达尔文身上那种稳重和真诚的品质,这些特质让许多女性认为他是理想的丈夫人选。尽管艾玛对达尔文的无神论有所担忧,但她并没有因此拒绝他,而是希望达尔文能够对信仰保持开放的心态。两人在相识两个月后便结为夫妇。

他们的婚姻生活并不因宗教信仰的差异而受到影响。事实上,达尔文和艾玛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纽带。1851年,他们的女儿安妮不幸病逝,这对达尔文和艾玛来说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在那个时代,女儿的死亡往往被认为是家庭成员“不道德”行为的惩罚,比如嫁给一个不信上帝的男人。然而,艾玛从未有过这样的想法。两人都深爱着安妮,安妮的离世让他们更加珍惜彼此。达尔文曾对艾玛说:“我们更要互相珍重。”艾玛则回答:“你要记住,你永远是我最珍贵的宝藏。”

每周日,达尔文都会陪艾玛和孩子们走到教堂。艾玛带着孩子们进去做礼拜,而达尔文则独自在镇中散步。这种安排既尊重了艾玛的宗教信仰,也体现了达尔文对个人信仰的坚持。

在达尔文撰写《物种起源》的过程中,艾玛发挥了重要作用。她不仅是达尔文的贤内助,还是他作品的第一读者。艾玛仔细阅读了《物种起源》的手稿,帮助纠正拼写和标点错误,并建议达尔文将一些可能引起信徒和教会反感的段落写得更为温和,论据更清楚。艾玛的参与使得《物种起源》在发表时能够更加客观和理性,减少了不必要的感情纠葛,使科学论据成为讨论的核心。

1859年,《物种起源》初版问世,引起了科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十二年后,达尔文又出版了《人类的由来》一书,进一步探讨了人类的进化过程。尽管这一理论在当时颇具争议,但并未影响达尔文和艾玛之间的感情。1871年,他们的长女埃蒂嫁人,达尔文在婚礼上对她说:“我有一个幸福的人生,这要完全归功于你的母亲——你应以母亲为榜样,你的丈夫将会爱你有如我爱你的母亲。”

1882年,达尔文在达温宅逝世,享年73岁。关于他临终前是否皈依信仰的传说,实际上并无确凿证据。艾玛的日记中也没有提到此类记录,这表明达尔文至死仍是一个坚持自己科学立场的人。

三、创立进化论

1831年,查尔斯·达尔文从剑桥大学毕业后,他的老师约翰·亨斯洛推荐他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英国海军“小猎犬号”(hmSbeagle)的环球科学考察航行。这次航行从1831年12月27日开始,持续了近五年,直到1836年10月2日才返回英国。在这次漫长的旅途中,达尔文对南美洲东海岸的巴西、阿根廷等地,以及西海岸和相邻的岛屿进行了详细的考察。随后,他穿越太平洋到达大洋洲,接着越过印度洋抵达南非,再绕过好望角经大西洋回到巴西,最终返回英国。

在“小猎犬号”上,达尔文不仅收集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还进行了广泛的地质观察。他在南美洲发现了一些古老的动物化石,如巨大的犰狳化石,这些化石与现代动物的相似性让他开始思考物种的演变。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他观察到不同岛屿上的鸟类和龟类有着显着的差异,这些差异促使他进一步思考自然选择的概念。这些观察和发现为他后来的进化论奠定了基础。

在船舱中,达尔文还进行了一些简单的植物实验。他发现,草的幼苗会向窗户的方向弯曲生长,这是因为阳光从一侧照射过来。达尔文注意到,如果把种子种在黑暗中,胚芽鞘会垂直向上生长;如果让阳光从一侧照射,胚芽鞘则会向阳光的方向弯曲。他进一步实验发现,如果把胚芽鞘的尖端切掉或用不透明的东西盖住,即使光还能照射到胚芽鞘,胚芽鞘也不会再向光弯曲。但如果用透明的东西遮盖胚芽鞘,胚芽鞘仍然会向光弯曲。此外,即使胚芽鞘被不透光的黑色沙土掩埋,只要尖端暴露在外,胚芽鞘仍然会向光弯曲。基于这些实验,达尔文推测在胚芽鞘的尖端分泌一种信号物质,这种物质向下输送到会弯曲的部分,导致胚芽鞘向光弯曲。这一发现后来在1880年出版的《植物的运动力》一书中得到了详细描述。

回到英国后,达尔文开始整理和研究他在航行中收集的大量资料。1838年,他偶然读了托马斯·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从中得到了重要的启发。马尔萨斯指出,人口增长的速度总是超过食物供应的增长速度,这导致了生存竞争。达尔文从中领悟到,生存斗争在生物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并意识到自然条件是生物进化中的“选择者”。不同的自然条件会导致不同的选择结果,从而推动物种的演变。

1842年,达尔文开始撰写一份关于进化论的大纲,并逐渐将其扩展为多篇论文。然而,他对发表这些研究成果非常谨慎,担心会引起宗教和科学界的强烈反对。1858年,年轻的博物学家阿尔弗雷德·华莱士独立提出了类似的进化论观点,并将他的文章寄给了达尔文。在好友的建议下,达尔文决定将华莱士的文章和他的部分论稿一同提交给林奈学会。这一举动标志着进化论的正式提出。

1859年11月24日,达尔文的巨着《物种起源》正式出版,立即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在这本书中,达尔文提出了“自然选择”理论,认为生物种群在自然环境的压力下,通过微小的变异和遗传,逐渐演化出适应环境的新物种。这一理论彻底颠覆了当时流行的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引发了科学界和社会的广泛讨论。《物种起源》初版1250册在当天即告售罄,随后多次再版,成为科学史上的一部经典着作。

尽管《物种起源》的成功为达尔文赢得了广泛的声誉,但他本人却尽量避免卷入对进化论的争议。当宗教狂热者攻击进化论与《圣经》的创世说相违背时,达尔文继续专注于科学研究,撰写了《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变异》(1868年)、《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1871年)和《人类和动物情感的表达》(1872年)等重要着作。这些书籍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他的进化论体系,为现代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等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882年4月19日,达尔文在达温宅逝世,享年73岁。他的葬礼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举行,葬于牛顿的墓旁,以表彰他对科学的巨大贡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