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书小说

读读书小说>古代著名历史人物的故事 > 第24章 尚之信的背叛与陨落(第1页)

第24章 尚之信的背叛与陨落(第1页)

一、嗜酒好杀

尚之信生于崇德元年(1636年),在19岁时按照父亲尚可喜的安排,进入宫廷侍奉顺治帝。由于他才华横溢且颇有见识,很快就赢得了顺治帝的青睐,被封为“俺答公”,这在满语中意指“皇帝的朋友”,可见顺治帝对他的重视程度。然而,尚之信的性格中有着酗酒的恶习,这一缺点在他后来的生活中变得越来越明显。

直到康熙十年(1671年),尚可喜因年老多病,请求康熙帝允许尚之信回到广东管理王事。尚之信回到广东后,不仅没有改掉酗酒的习惯,反而变本加厉,常常借着酒力凌虐藩下的人员。这些行为让尚可喜感到非常厌恶,并担心儿子的恶习会给他带来灾难。

在这种情况下,尚可喜的心腹谋士金光向他提出了一个建议:废黜尚之信,改立次子尚之孝为继承人。金光认为尚之孝更为稳重可靠,更适合继承王位。尚可喜深思熟虑后,接受了这个建议,决定将王位传给尚之孝,并在康熙十三年(1674年)四月向朝廷上奏说明了自己的意图。

尚之信得知父亲要废黜自己,将王位传给弟弟尚之孝时,感到极度愤怒和不满。这一决定不仅让他失去了继承王位的机会,还意味着他在家族中的地位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这种家庭内部的权力斗争导致了兄弟之间的矛盾激化,家庭关系变得异常紧张。

面对这种局面,尚之孝也陷入了困境。他知道哥哥尚之信对自己的不满情绪,因此即便有机会承袭王爵,也不敢轻易接受。为了平息家庭争端,避免更大的冲突,尚之孝请求辞去王位的继承权。

二、举兵谋叛

康熙十二年(1673年)底,平西王吴三桂在云南发动叛乱,掀起了所谓的“三藩之乱”。面对这一动荡的局面,尚可喜忠于清王朝,坚决维护广东的稳定。然而,随着局势的发展,广东地区也开始受到波及。刘进忠引台湾郑成功的儿子郑经进入潮州,而高州总兵祖泽清则引孙延龄部将马雄至高州,导致雷州、廉州等地相继失守。广东东部十郡之中,竟然有四个郡落入叛军之手。在这种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尚可喜的病情也日渐加重,他感到力不从心。

吴三桂见状,一方面加强了对尚可喜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利用尚氏家族内部的矛盾,尤其是尚之信与尚可喜之间的不和。吴三桂派遣使者游说尚之信,承诺如果尚之信能倒戈相向,将封他为王,并保证他世代镇守广东。

在巨大的诱惑面前,尚之信的野心被激发出来。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月二十一日,尚之信发动兵变,炮轰清军营地,迅速控制了局面。他派兵包围了父亲尚可喜的府邸,剥夺了尚可喜的兵权。尚可喜闻讯后极为愤怒,病情进一步恶化,几乎自杀身亡,幸被左右人及时救下。从此,尚可喜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

尚之信在叛乱后接受了吴三桂的“招讨大将军”称号,并迅速掌控了广东的局势。他不仅迫使两广总督金光祖、巡抚佟养钜、陈洪明等人听从他的命令,甚至还将金光祖逮捕并处决,以此报了私仇。不久之后,尚可喜在忧愤中去世。

三、拥粤自重

尚之信叛清之后,因吴三桂索取大量军饷并派遣将领占领重要据点,心生悔意。看到甘肃的王辅臣、浙江的耿精忠相继归降清廷,尚之信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十二月初九派遣使者前往江西,向和硕简亲王喇布军前乞降。康熙帝宽恕了他的叛逆行为,并令他戴罪立功。

康熙十六年(1677年)五月,尚之信暗中怂恿董重民部下的士兵闹饷,趁机擒获了董重民,率领部队回归清廷。随后,他又击败了谢厥扶,迫使谢厥扶撤退入海。尚之信还派遣弟弟副都统尚之瑛等人前往韶州迎接镇南将军莽依图率领的清军。为了集中力量对付吴三桂,康熙帝下令恢复尚之信平南亲王的爵位,并让他的部下官员恢复原职。然而,尚之信仍然坚持控制广东,观望战局发展。

同年六月,康熙帝命令尚之信配合大军,率领部队进剿湖南的叛军,但尚之信以潮州总兵刘进忠尚未投诚为借口,拒绝服从命令。七月,吴三桂的军队占领了湖南的永兴、郴州、宜章等地,并觊觎广东的乐昌、韶州。康熙帝再次催促尚之信前往韶州,协助清军抵御湖南叛军,但尚之信依然没有遵命。

七月初五日,吴军围攻韶州,康熙帝接连两次命令尚之信增援韶州,尚之信均以台湾刘国轩占据惠州、逼近省城以及潮州人心未定为理由,拒不执行。八月,尚之信请求朝廷调走弟弟尚之孝,以便更加稳固地掌握藩权。

到了秋天,吴三桂的部将吴世琮占据了广西。巡抚傅弘烈率领军队进讨,收复了梧州、浔州,并窥视桂林。尚之信仅派出总兵尚从志率领三千人参与战斗。康熙帝命令尚之信从韶州出发,进攻湖南的宜章、郴州、永州,但尚之信并没有行动。当将军莽依图在韶州击败吴将马宝、胡国柱之后,康熙帝又命令尚之信移师梧州,他同样没有执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康熙十七年(1678年)初,吴三桂加大了对广西的攻势。莽依图深入广西,陷入困境,康熙帝命令尚之信提供支援。尚之信以高州、雷州、廉州三郡刚刚平定为由,拒绝执行。康熙帝命令他派兵接应莽依图,尚之信这才派遣总兵王国栋率兵前往宜章。三月,康熙帝命令尚之信挑选一万精兵参加广西会战,并承担20万两银子的军饷。尚之信拖延不决,直到四月十一日才率部从肇庆出发,在电白击败叛将祖泽清,收复了高州等地。

八月,吴三桂病逝,其孙吴世璠继位,战局发生重大变化。尚之信主动奏请进军广西,并被授予奋武大将军的称号。这一转变表明,随着吴三桂势力的衰落,尚之信开始积极支持清廷,希望能够通过立功来换取清廷的信任和原谅。

四、赐其自尽

康熙十八年(1679年)二月,尚之信率部从封川进入广西,追击叛军至横州。途中,他声称自己身体不适,将部队交给了总兵时应运,自己则返回广州。时应运遵照康熙帝的旨意,率领部队配合莽依图进攻桂林,并负责镇守南宁。在此期间,吴世璠的叛军抵达武宣,尚之信为了保存实力,以防备海上的威胁为由,上书请求撤军返回。

康熙帝对此并不满意,下令尚之信进攻武宣。然而,尚之信依然没有立即采取行动,而是选择观望,这进一步加剧了清廷对他的疑虑。

到了康熙十九年(1680年),随着吴世璠的势力逐渐衰落,清廷终于能够腾出手来处理尚之信的问题。三月初六日,尚之信的护卫张永祥、张士选秘密前往北京,向康熙帝揭发了尚之信的谋叛罪行。这一举动对尚之信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因为它直接暴露了他的真实意图和行为。

康熙帝得知消息后,迅速派遣刑部侍郎宜昌阿等人前往广东进行调查。调查的结果证实了张永祥和张士选的指控,尚之信的叛逆行为被确认无疑。八月二十八日,尚之信在广西武宣被逮捕,并被押解回广州。

闰八月,尚之信被康熙帝赐死。他的死亡标志着一段动荡时期的结束,同时也象征着清朝对地方割据势力的又一次胜利。尚之信的结局不仅是对他个人背叛行为的惩罚,也是对那些企图挑战中央权威的人发出的强烈警告。

尚之信的死,对于清朝来说,意味着“三藩之乱”的彻底平息。这场持续多年的动乱,不仅消耗了大量的国家资源,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动荡。尚之信的命运成为了清朝初年巩固中央集权过程中的一个典型例子,表明了康熙帝在处理此类问题时的果断和坚决。

结语

尚之信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少年得志到权倾一时,再到最后的悲惨结局,他的故事不仅反映了个人的命运起伏,更是清朝初年政局变迁的一个缩影。尚之信的故事提醒我们,在历史的大潮中,个人的选择往往决定了其最终的命运。

喜欢古代历史着名人物请大家收藏:(www。cwzww。com)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