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书小说

读读书小说>古代历史名人有哪些人 > 第196章 叶向高 明朝中兴名臣(第2页)

第196章 叶向高 明朝中兴名臣(第2页)

六、二度为相

叶向高在第一次辞官归乡六年后,迎来了他政治生涯中的第二次高峰。明光宗即位后,鉴于叶向高在朝堂上的威望和经验,特别下诏将其召回,希望借助他的力量稳定政局。不久,明熹宗继位,再次诏令叶向高回朝,面对皇室的殷切期待,叶向高虽多次推辞,但终未能拒绝,于天启元年(1621年)重返朝廷,再次担任内阁首辅,授中极殿大学士。

叶向高二度为相,正值国家处于内忧外患的边缘。他深知自己肩上的重任,因此在复出伊始便向熹宗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强调在处理朝政时应遵循程序,所有决策均需经过内阁审议。叶向高希望借此恢复君臣间的正常沟通,减少决策过程中的主观臆断。熹宗对叶向高的建议表示赞同,不久后采纳了他的请求,拨发帑银二百万两以支持边防军需,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家的军事压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熹宗即位初期,朝中聚集了一批贤能之士,民众对国家治理抱有乐观期待。然而,年轻皇帝缺乏经验,难以分辨忠奸,给了魏忠贤、客氏等佞臣以可乘之机。魏忠贤逐渐掌握了朝政大权,先是暗害了太监王安,随后又排挤了吏部尚书周嘉谟、言官倪思辉等忠良,甚至连大学士刘一燝也被迫离职。叶向高眼见朝堂局势急转直下,意识到国家正滑向深渊。

在魏忠贤的操控下,朝中异己被一一清除,叶向高深知自己已成为魏忠贤的眼中钉。他上疏指出客氏频繁出入宫廷,甚至凌驾于顾命大臣之上,暗示朝中正滋生着一种不良倾向,需要警惕。然而,叶向高的直言不讳反而加深了魏忠贤对他的忌恨。随着刑部尚书王纪遭贬、礼部尚书孙慎行和都御史邹元标相继被迫离职,叶向高意识到朝堂上已无公正可言,于是请求与邹元标一同离职,以示抗议。熹宗未批准叶向高的请辞,但这并未缓解魏忠贤对他的敌意,反而加速了两者之间的矛盾升级。

七、对抗宦官

叶向高在天启年间再次出任首辅,面对的是一个未成年的皇帝和日益嚣张的宦官集团。尽管不能如同神宗时期那般直言无忌,但叶向高依然在诸多关键节点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试图在宦官专权的阴影下维护朝纲与正义。

在一系列针对正直官员的打击中,叶向高屡次站出来为他们辩护。例如,给事中章允儒因请求减少上供袍服而触怒了宦官,面临廷杖的严厉惩罚。叶向高两次上疏求情,最终使章允儒仅被剥夺一年俸禄,避免了肉体上的伤害。御史率众指责宫廷事务,同样遭到宦官报复,准备被外放,也是叶向高的干预使他免于被贬。给事中傅魁在营救王纪时,险些被贬谪流放,叶向高的说情帮助他保住了职位,只被剥夺俸禄。

王纪被罢免后,御史吴甡、王祚昌力荐王纪复职,这触动了魏忠贤的神经,准备重惩文选郎。叶向高再次挺身而出,使该官员幸免于难。陈良训上疏批评权宦,魏忠贤欲借题发挥,将陈良训下狱,并追究幕后指使者。叶向高以辞职相逼,最终只导致陈良训被剥夺俸禄。

叶向高在与魏忠贤的斗争中,始终站在正义的一边,力图保护朝中正直之士。然而,他也清醒地认识到,魏忠贤正通过制造一些小摩擦,试图削弱自己的影响力,逼迫他离开政坛。为此,叶向高多次请求辞职,表达了对朝政的失望和对个人处境的忧虑。

天启四年(1624年),傅魁弹劾左光斗、魏大中与汪文言勾结,利用职权受贿。叶向高挺身而出,主动承担责任,请求皇帝仅处罚自己一人,以保全他人。这次事件,叶向高虽未成功阻止魏忠贤的阴谋,但他的勇敢和牺牲精神,赢得了朝野的尊重,也为后世留下了不畏强权、勇于担当的典范。

八、再度辞归

天启四年(1624年)的朝堂上,一场风暴正在酝酿。给事中杨涟的一纸弹劾状,将魏忠贤的二十四条大罪公诸于世,震动了整个朝廷。叶向高面对这一局势,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感。他深知,此时的魏忠贤已非昔日可比,其权势根深蒂固,轻易的对抗可能会引发更大的政治动荡,甚至危及朝中正直官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叶向高采取了一种较为温和的策略,试图在维护朝局稳定的同时,削弱魏忠贤的权势。

叶向高上书皇帝,一方面肯定了魏忠贤的辛劳,另一方面也提出了魏忠贤权力过大,已招致过多非议的事实。他建议皇帝适当减轻魏忠贤的负担,让其回乡养老,以保全其名节。然而,这一建议并未得到魏忠贤及其党羽的认同。魏忠贤假传圣旨,为自己歌功颂德,显示出他已不满足于幕后操控,而是要直接参与朝政,这标志着魏忠贤的野心已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叶向高察觉到背后可能有文人协助魏忠贤,经过调查,得知此人是徐大化。这一发现,让叶向高更加意识到,魏忠贤背后的势力已不仅仅是宦官集团,而是与朝中文人勾结,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联盟。面对这样的对手,叶向高感到孤立无援,意识到自己已无力改变朝政的走向。

随后的日子里,朝中正直官员接连遭受打击。工部郎中万燝因弹劾魏忠贤而被廷杖至死,御史林汝翥也因得罪太监而遭遇同样的命运。这些事件,进一步加剧了朝野的恐慌,也让叶向高深感绝望。尤其是当林汝翥被围攻,而叶向高又无力营救时,他意识到自己对国家的影响力已微乎其微。

面对这样的现实,叶向高再次萌生辞意。他深知,留在朝堂,除了目睹更多的不公和腐败,已无法为国家带来实质性的改变。在经历了无数次的请辞后,熹宗终于同意了叶向高的请求,加封其为太傅,并赐予丰厚的财物,派遣专人护送其返乡。叶向高的离去,象征着晚明政坛上最后一道防线的崩溃,预示着国家即将陷入更深的黑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九、晚年

叶向高被罢免首辅后,晚明政坛的局势进一步恶化。韩爌、朱国祯虽相继接任首辅之位,但不久也都遭遇了相同的命运,被罢免出局。随着正直官员的离去,朝中充斥着谄媚之辈,清高的士大夫们失去了支撑,政治环境愈发恶劣。

魏忠贤利用手中的权力,开始了对朝中异己的大清洗。他首先将矛头指向了敢于直言的杨涟,捏造罪名将其杀害,随后左光斗等人也相继遭到诬陷,惨遭杀害。魏忠贤的暴行,使得朝中正直之士几乎被一扫而空,晚明政坛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黑暗。

在这样的背景下,叶向高的去世,更显沉重。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明熹宗驾崩,同月的二十九日,叶向高也走完了他的一生,享年六十九岁。他的去世,标志着晚明政坛上最后一位有影响力的正直官员的离去,也预示着国家命运的进一步沉沦。

叶向高的一生,是晚明历史中的一段传奇。他从一个出生在厕所的贫寒子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历经三朝,见证了晚明政局的起伏跌宕。在政治的风口浪尖上,叶向高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敢于直言,勇于担当,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不懈奋斗。

叶向高去世后,崇祯初年,朝廷追赠他为太师,追谥“文忠”。这不仅是对他一生政绩和人格的最高赞誉,也是对他在动荡时代中,保持忠诚与勇气的褒奖。叶向高的名字,成为了晚明历史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后人前行的道路。

然而,叶向高的去世,也标志着晚明政坛的黄金时代彻底终结。魏忠贤的专权,使得朝野上下笼罩在一片恐怖之中,国家的前途变得愈发黯淡。叶向高虽已离去,但他的精神和事迹,激励着后来者在国家危难之际,依然挺身而出,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奋斗不息。

喜欢古代历史着名人物请大家收藏:(www。cwzww。com)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