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书小说

读读书小说>古代有名的历史人物 > 第208章 崇祯帝朱由检 中兴未竟的悲剧帝王(第1页)

第208章 崇祯帝朱由检 中兴未竟的悲剧帝王(第1页)

一、童年经历

朱由检,未来的崇祯帝,出生于万历三十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611年2月6日),出生地为北京紫禁城内的慈庆宫,他是皇太子朱常洛的第五子。他的母亲,淑女刘氏,即后来追封的孝纯皇后,却并未享受到应有的荣华,她在朱由检五岁时因遭受朱常洛的责骂而去世。失去母亲庇护的朱由检,先是由李选侍(西李,后封康妃)抚养,不久后因李选侍诞下公主而无暇顾及他,于是改由另一位李选侍(东李,后封庄妃)抚养。关于抚养人转换的具体时间,一种说法是在移宫案之后。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一个名叫张差的人持木梃闯入朱常洛的居所慈庆宫,这一事件迅速引起了轩然大波,史称“梃击案”。张差很快被制服,但在审讯中供认是受郑贵妃身边宦官庞保、刘成的指使。东林党官员普遍认为这是郑贵妃企图削弱太子地位,以便让自己的儿子朱常洵能够继承皇位的阴谋。

随着群臣的不断施压,明神宗朱翊钧,即朱由检的祖父,为了消除东林党人的质疑,也为了表明自己并无更换太子的意图,于五月二十八日亲自前往慈宁宫祭拜孝定李太后,接着与朱常洛一同召见群臣。在那次召见中,明神宗将包括朱由检在内的三位皇孙及一名皇孙女带至群臣面前,让他们仔细辨认,以示自己对太子的坚定支持。在那次接见上,明神宗还将擅自出班发言赞扬“皇上极慈爱、太子极仁孝”的御史刘光复当众拿下,施以廷杖,以彰显皇家权威。

这次召见是朱由检第一次公开亮相于朝堂之上,他当时只有四岁。据传,他日后登基为帝后,召见群臣时要求锦衣卫随时准备拿人的习惯,便是源于这次童年经历带来的心理影响。

二、册为信王

在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随着朱翊钧与朱常洛的相继离世,朱由检的兄长朱由校即位,成为了明朝的皇帝。作为唯一的在世弟弟,朱由检在天启二年(1622年)九月二十二日被册封为信王,但他并未立即离开皇宫,而是继续居住在紫禁城内的勖勤宫。这一时期,他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性格特质,喜爱阅读,严肃寡言,注重仪表,对学问有着执着的追求,即便在缺乏专业教师的情况下,也会通过查阅《洪武正韵》等书籍来自学。

朱由检不仅在学问上自我砥砺,还时常微服私访,深入民间,了解市井生活和百姓疾苦,这让他对社会底层的情况有着直观的认识。这种亲民的作风,也为他后来的统治奠定了基础,使他在即位后能够更加敏锐地洞察宫廷内外的虚实。

天启五年(1625年),朱由校下令为信王朱由检挑选王妃,次年开始修建信王府。在一系列繁复的礼仪程序后,大兴县民周奎的女儿因其端庄秀丽被选为信王妃。然而,信王府的建设过程并不顺利,由于国库空虚,加之其他藩王的庞大开支,朱由校最终同意使用已有的惠王府加以修缮,供信王居住。然而,负责修缮的太监李永贞从中牟利,导致信王府的设施和装饰十分简陋。

在信王时期,朱由检面临着复杂的内外环境。朝中,魏忠贤等宦官势力膨胀,控制朝政,打击东林党人,朱由检对此深感忧虑,但只能暗自观察,避免直接冲突。对外,后金的威胁日益严峻,西南地区亦有叛乱,国家处于多事之秋。朱由检对边防军需的关注,体现在他主动上书请求将赐予的地租银两归还国库,用于补充边防经费的举动上,这显示了他的忧国忧民之心。

值得注意的是,朱由检对魏忠贤的厌恶和警惕,他虽未公开表达,但却暗中记录下魏忠贤的党羽,表现出他冷静沉稳的一面。他巧妙地利用表面的恭维来回馈魏忠贤的贿赂,实际上却在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三、继位除阉

朱由检继位的过程充满了复杂的政治博弈和深思熟虑的策略。天启七年(1627年),当兄长朱由校病重之际,朱由检被召入宫,朱由校在弥留之际,对他说:“吾弟当为尧舜。”这一嘱托不仅预示了朱由检将承担起继位重任,也表达了对他的期望。朱由检即位前,对宫廷的险恶和魏忠贤的威胁保持了高度警惕,甚至在入宫时自带麦饭,以防不测。

魏忠贤原本计划通过各种手段维持其权力,甚至有自立为帝的野心,但最终在朱由检即位后逐渐失去了立足之地。朱由检即位初期,表面上对魏忠贤及其党羽表现得十分温和,不仅照常赏赐,甚至在魏忠贤试探性辞职时加以挽留,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魏忠贤的戒心,也给了朱由检更多准备的时间。

真正打击魏忠贤及其党羽的行动始于“阉党”内部的矛盾。朱由检巧妙地利用了“阉党”内部的争斗,先是通过放任内部的弹劾,使得魏忠贤的亲信崔呈秀倒台,随后,贡生钱嘉征列举了魏忠贤的十条罪状,彻底揭开了对魏忠贤的攻击序幕。面对钱嘉征的弹劾,魏忠贤在朱由检面前痛哭求饶,但朱由检并未为之所动,反而命令内侍当庭诵读奏疏,让魏忠贤亲耳听闻其罪状,使其惊恐万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最终,朱由检以魏忠贤携带凶器,有叛乱嫌疑为由,将其逮捕并贬往凤阳祖陵。魏忠贤在途中得知自己的命运,选择自缢,结束了其权倾一时的生涯。朱由检随后对魏忠贤的党羽展开清算,不仅召回各地镇守太监,平反了天启末年的冤狱,还销毁了《三朝要典》,定“钦定逆案”,将魏忠贤等255人定为“逆党”,进行了严厉的惩罚,包括处死、削籍、充军等,彻底根除了阉党的残余势力。

四、初政受挫

朱由检继位后,雄心勃勃,致力于扫除阉党余孽,力图振兴明朝。他励精图治,勤于政务,不仅自身坚持学习,还严格要求朝臣尽忠职守,革除积弊,力求节财择吏。朱由检的勤勉程度在明朝历代皇帝中颇为罕见,他每天鸡鸣即起,深夜犹在批阅奏章,宫中无宴乐,朝堂上无懈怠,其治国决心可见一斑。

在朝堂之上,朱由检首先清除了魏忠贤的余党,采用“枚卜”的方式选拔新阁臣,这种看似随机的方法实际上是朱由检精心设计的,以平衡朝中各派势力。在内阁中,东林党派人物占据了主导地位,如韩爌、李标、钱龙锡等,他们协助朱由检定“钦定逆案”,恢复了东林党人的名誉,形成了所谓的“东林内阁”。然而,朱由检也留用了非东林党派的官员,如温体仁、周延儒等人,以制约东林党的影响力。

对外,朱由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收复辽东失地。他将重任交给了袁崇焕,袁崇焕曾取得宁远大捷,是公认的抗金名将。朱由检对袁崇焕寄予厚望,授予他便宜行事之权,甚至赐予尚方宝剑,期望他能在五年内平定辽东。袁崇焕到任后,整顿军务,联络藩属,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斩杀不合作的东江总兵毛文龙,但这引发了朝中不满。

己巳之变的发生,使袁崇焕陷入困境。后金皇太极率军突破长城,直逼北京,袁崇焕率军回防,与后金军激战。然而,朱由检在温体仁的密奏和皇太极的反间计下,对袁崇焕的信任开始动摇。尤其是皇太极使用了精心设计的反间计,让被俘的明朝太监听到关于袁崇焕通敌的虚假谈话,随后释放他们返回北京传播谣言。

在皇太极兵临城下之时,朱由检对袁崇焕的态度急转直下。他不仅拒绝了袁崇焕入城避难的请求,还将其逮捕入狱,指责他擅杀大将、不能御侮。尽管袁崇焕在广渠门外击败了后金军,但这并未能挽回朱由检对他的信任。随着后金撤军,朱由检对袁崇焕的审判和处决迅速展开,袁崇焕最终被凌迟处死,成为明朝末期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