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每日抄录律令简牍的基层小吏,到地位尊崇的丞相李斯,无一不诵商鞅之法,执秦之律令。
秦吏,这个遍布秦国庞大群体,它才是秦帝国维持统治的支柱。
虽说法家和儒家之间,不像墨家和儒家那样不死不休,但也是相看两厌。
更何况,纵横家,兵家也都讨厌儒家。
若是贸然改换施政思想,整个大秦瞬间就会陷入动荡之中。
以政哥的智慧谋略,不会看不到这一点。
秦国以法立国,这是大秦的根,不可妄动。
就算政哥看到了潜藏在大秦内部的隐患,想要法儒并用。
那也是等儒家站稳脚跟,法儒之间相互磨合,对立矛盾淡化之后,才去做的事情。
而不是现在。
可若想淡化几家的矛盾,没有几十年是解决不了的。
让儒生进入大秦的朝堂参与议政,已经是政哥可以做的最大极限了。
断然不可能让扶苏拜儒生为师。
翻遍《史记》和《资治通鉴》,关于公子扶苏的记载只有三条。
第一、政哥坑杀术士的时候,扶苏因劝谏被发配上郡做监军,协助蒙恬修筑长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匈奴。
第二、就是发生在沙丘行宫的赵高、李斯、胡亥篡诏谋害扶苏之事。
第三、陈涉吴广借用公子扶苏的名义,掀起起义的大旗。
没错,就这三条。
除此之外,没有关于的他的记录。
没有扶苏拜师淳于越的记载,没有扶苏心向儒家的记载,没有扶苏主张分封的记载。
《史记》中,第一次提到分封,是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
丞相王绾向政哥建言,燕、齐、楚三地,远离咸阳,若不设王,恐怕无法镇抚那里,请求分封诸位皇子为王。
第二次提到分封是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
始皇设酒宴于咸阳宫,齐人博士淳于越上奏,请求分封皇子功臣镇守四方。
一旦发生齐国田常与晋国六卿之类的谋逆乱臣,这些皇子功臣可以驰援来救。
两人都是建议分封皇子功臣,并没有说将六国王室放回去分封故土。
被李斯驳斥之后,引发了‘焚书坑术’的焚书。